武汉团组织:团教协作引领青少年“扣好第一粒扣子”-博天堂国际

中国青年报  |  2022-06-10作者:胡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

    入团3年来,湖北武汉中学高二学生李姝璇感到,团课上那些看似枯燥的文字,渐渐“有了一种熟悉的红色温度”。

    这个自小在城市长大的00后姑娘,曾在学校的党(团)素养课上,聆听党史校史,还探访过“将军县”红安。去年暑假,她参加了武昌区“青马工程”中学生骨干培训班,来到黄陂区杜堂村入户走访,和村民一起钻进大棚种花卉。

    点滴熏陶中,李姝璇开始思考“怎样做好一名共青团员”。高一时她加入了校党史馆讲解队和广播站,每学期完成10多场志愿讲解,中午到广播站轮班。在她看来,“共青团员”不再只是一种身份,更是一份责任,“要带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奉献”。

    中学生李姝璇的成长之变,不是个例。

    近年来,武汉共青团以团教协作为牵引,构建起平台共建、骨干引领、实践育人“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不断推动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落地见效。

    多方聚力 构建团教协作新平台

    曾干过14年共青团工作的武汉中学党政办主任杨玲注意到,随着国家实力增强,00后、10后这些中小学生,逐渐展露出一种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其接触世界的渠道也日益多元。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养成、政治启蒙的重要时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如何激发出青少年对祖国最深沉的爱、校准人生航向,是摆在中学共青团面前的重要工作。

    团武汉市委与市教育局、市少工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武汉市中学共青团团教协作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武汉市少先队队教协作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系统推进全市中学共青团和少先队改革。

    改革着眼突出团的政治功能,把好团员“入口关”,完善教育团工委运行机制,推进学校共青团工作与德育、教学融合,加强学校团支部、教师队伍与团干部队伍建设,引领青少年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

    改革启动后,武汉市各区相继规范成立了区教育团工委,建立团教“双向任职制度”,搭建起团教协作新平台,同时将各学校团建经费纳入党建经费整体计划,为学校团委开展工作提供保障,“大事共议、要事互通、难事齐推”,激活了“改革引擎”。

    中学团干职业成长平台得以拓宽。武汉市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在职级晋升中,校级团组织负责人任职年限等同于班主任工作年限,获得团的荣誉和研究成果享受与同级教育部门同等待遇,团的工作考核结果与工作成果作为职称评聘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

    “校党委书记会专门抽出时间,给同学们讲团课。”团教协作改革展开后,武汉市杨园学校团委书记李保君感觉到,学校对共青团、少先队的工作“更加重视了”。在武汉市新河街九年一贯制学校,志愿服务课程指导老师付碧群介绍,如今校长直接负责少先队工作。

    培养骨干 奏响团教育人“合唱曲”

    “学生对少先队和共青团的光荣感,整体有了显著提升。”这是武汉市推行团教协作改革后,武昌区教育团工委书记杨雪最直观的感受。

    杨雪曾在杨园学校做过6年校团委书记,“过去中学生几乎人人是共青团员,团员身份意识与责任意识参差不齐”。

    改革启动后,武汉严格入团标准和程序,全市初、高中毕业班团学比例控制在20%和35%左右;同时注重团队衔接、仪式教育,团员在校需佩戴团徽、亮明身份,提升自律意识。

    在杨园学校,每名少先队员获颁队员证,“学生只有参加相应的活动,才能完成少先队考核。”李保君介绍说。

    变化的背后,离不开改革过程中对团、队干部队伍先进性的不断锻造。

    为加强团干育人本领,武汉市在370所全日制中学建立团校;同时广泛建立中小学、幼儿园教工团组织,推行团课大赛、建设名师工作室等,拓宽团干部成长路径,增强他们的积极性、专业性、执行力。

    在武昌区,区教育团工委21名委员均来自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团区委书记程康平介绍,团区委与区教育局每月定期召开团教协作联席会,及时衔接政策、共享信息。经共同推动,2020年11月,武汉市首家中学共青团“追梦”名师工作室在该区成立、入驻武汉中学。

    工作室15名成员由辖区内各高中团委书记构成,团学工作经验丰富的杨玲担任主持人。工作室常态化开展跨校交流和课题合作,每名成员每学期需上好1节微团课展示课,参加1次共青团工作专题汇报,上报1篇青少年思想教育论文,交流1篇读书笔记,并共同完成1个科研课题。

    “工作室帮我开展团青工作打开了一扇窗。”武汉市第十四中学英语教师张郑平从2019年起担任校团委副书记,起初全靠“摸石头过河”。加入工作室后,观摩华师一附中首届学生骨干技能大赛,与武汉中学团委交流智慧团建经验……张郑平渐渐打开了思路,创新设计出了社区升旗仪式、阳光义卖等实践团课。

    知行合一 引领青少年实践长才干

    2021年3月14日,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团委联合政教处,组织学生会骨干、团支书、青年教师,通过绘画、舞蹈、汉文化表演等开展义卖,为贫困学生募集资金7000多元。

    让张郑平欣慰的是,表演一支歌舞时,音响突现故障,大家临场发挥,通过合唱演完了节目;活动结束,同学们自觉清理摊位垃圾。“这种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就是团员青年先进性的最好体现。”

    “推进县域共青团改革,创新团教协作机制,落脚点是为了引领学生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强思政、长才干。”团武汉市委要求,将思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红色教育、法制教育等纳入团、队课教育内容的同时,以课时学分、红领巾奖章等形式,将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研学旅行等团队品牌活动纳入中小学课外活动中,为青少年全方位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在江岸区,团区委与教育局协作,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团、队干部将疫情防控战斗中的经验事迹转化为鲜活的教材融入教学,推出“云端”思政课。课余时间,2000多名团员、队员参与“让城市更加美丽”清洁家园大行动、“生态环保志愿行”“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等志愿服务活动。

    团武汉市委负责人表示,全市落实“全团抓基层”“全团抓学校”,通过团教协作实现了大事共议、要事互通、难事齐推的良好局面,让工作项目化、生存社会化、运行扁平化、干部来源多元化、组织方式多样化和引领动员网络化,将继续“书写县域共青团改革‘武汉答卷’,不断完善团教协作机制,巩固党团队一体化育人链条,引领新时代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茁壮成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