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细密的防疫网里,有一个个温暖瞬间-博天堂国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2-03-26作者:韩苗苗 庄蕊 张敏

通讯员韩苗苗 庄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

自3月12日报告首例病例后,北京市东城区已经战“疫”两周,近日新增病例也都在密接人员中发现,在细致、严密的防疫网下有一个个温暖的瞬间。

一线战“疫”的工作人员中,有的夫妻同上阵组成抗疫“夫妻档”、有的把居民需求默默记在心里……在疫情防控吃紧的阶段,他们竭尽全力守护辖区居民的平安。

“民情日记”事无巨细记录居民需求

3月23日,在北小街3 号院内,北新桥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科长闻超正在挨家挨户地为居民送去大米、鸡蛋、牛奶等生活必需品。

受疫情影响,北新桥街道的后永康胡同2号院、北小街3号院及周边地区被划为封控区。在核心城区的平房院中设置封控区与管控区,北小街3 号院是首例。闻超作为北小街3号院封控区7名防疫一线干部之一,进驻封控区后,迅速摸排居民现存生活需求。

闻超有一张图纸,上门详细写明封控、管控区的信息,各家各户的典型信息也被标注。闻超说,这个图纸就是工作人员的“大数据”,根据信息,能精准的掌握居民信息、情况、生活需求等,“封控区内老人比较多,我们相继落实了居民买药、就医等问题,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对接机制,解决居民代开药的问题。”

平房区与楼房区最大的不同就是每户居民没有独立厕所,一经封控,首要解决的是居民“如何上厕所”的难题。“我们设置了7个临时公厕,居民如厕后会及时进行消杀。”北新桥街道办事处主任冯业水说:“疫情当前,全体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冲锋在前的精神令人非常感动,居民的高度配合也是我们工作的动力。”

闻超说,居民的需求各种各样,工作人员在笔记本中一一记下,形成“民情日记”,其中液化气罐换气、吃饭是重要的保障内容。经过协调,他们与附近的液化气站,气站建立换气机制,居民需要时能迅速为其换气。吃饭方面,工作人员远处联系了一家“老年餐桌”,可以为封控区和管控区的居民提供送餐服务,且不收取打包费和送餐费,同时还联系了管控区附近的一家菜站,可以为居民提供蔬菜售卖服务。居民线上点单支付,由菜站统一配送到指定地点。

临时移动厕所均安排了保洁人员,实行一人一消毒。(东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和平里四小的伙伴们,你们不用怕,我的妈妈会保护你们”

“和平里四小的伙伴们:你们好!你们不用怕,我的妈妈会保护你们的。”这是一封东城社工申思的孩子乐乐写下的信。在信里,这位二年级的小学生像一个懂事的小大人,积极鼓励被隔离管控的小伙伴们。

申思的朋友圈截图。(受访者供图)

申思是小黄庄社区居委会的“东城社工”,她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工作量很大,申思已经很久没有按时下班回家了,“忙得像陀螺一样,每个同事都在超负荷工作”。

一部分同事被抽调到核酸检测点帮忙,留守社工要进行大数据排查、入户排查核酸,还要随时解答居民现场以及电话中关于进返京政策、管控政策的问题。上门排查的敲门行动让申思敲到关节红肿,不断的大数据下派让申思和同事们打电话打到口干舌燥。申思说,每天回家的时候,小哥儿俩早已睡着。

2020年疫情发生的时候,申思也是冲在第一线,那时她刚结束产假返回工作岗位。大儿子乐乐不满6岁,小弟刚刚1岁。两年时间过去,乐乐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不仅懂得安慰弟弟,也学会了关心同学。申思说:“看到儿子给和平里小学学生们写的信流泪了,不仅欣慰于儿子的成长,更是感动儿子对自己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申思正在与物业对接居民垃圾处理问题。(东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她把居民诉求记在心里,每天为老奶奶订餐

佟轶是东城区的一名社工,在东城区新中西里社区进行摸排工作时,居民郝奶奶对工作人员说: “平时都是闺女晚上来家给我做饭,但现在因疫情她被隔离了,要到3月31日才能解除。一顿半顿的我还能支应,这么长时间就为难了。社区能不能帮帮我?”

在场的社区书记安慰老人,社区一定想办法解决,请她不要担心。但在社区书记还没来得及布置时,佟轶已经悄悄地给老人买了饭送过去。佟轶解释说:“郝奶奶就跟我家奶奶似的,现在这种情况,我来就行。”

佟轶的社区工作里,有一项“老来乐”活动,每周三下午在社区活动室带着老人们做手指操、跟老人们聊聊天。因为活动室离自己的楼很近,郝奶奶经常也来参加活动。佟轶也和郝奶奶熟悉起来。

听说郝奶奶没有饭吃,佟轶在了心里。她每天都看好时间下单,让外卖员能在中午12点前、下午6点前把饭菜送来,她再给老人送去。她也贴心地选择了适合老人咀嚼和消化的饭菜。

第一次送过去时,郝奶奶特别感动,执意要给佟轶钱,被佟轶笑着拒绝了。直到老人在外地的女儿赶回来,佟轶才停止了送饭。郝奶奶说:“非常感谢社区工作人员!疫情当下这么忙碌,还惦记着我,实实在在地把我的事放在了心上!”

佟轶购买了饭菜,送到独居老人手上。(东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爸爸!我都不认识你啦”

崇外街道的社工李紫旭和妻子张帆是抗疫前沿的“老兵”,夫妻二人都是东城社工,2020年疫情出现初期,他们就曾奋战在社区抗疫一线,那会女儿还不满1周岁,最长的时候4个月没见到孩子面。如今疫情形势严峻,两人又一次不约而同坚守在抗疫一线岗位上。

李紫旭只能在中午的空档,现场核酸检测的居民少的时候,边吃饭边和女儿视频,“爸爸!我都不认识你啦!”孩子的话,让自诩“北京爷们儿”的李紫旭鼻头一酸。

李紫旭说,自从疫情突发以来,凌晨回家已经成为常态。早上天没亮,又得回到工作岗位,实在忙不开的时候,他和同事们便直接住在单位。

“东城社工”李紫旭在做核酸检测前的准备工作。(东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广渠春晓花园核酸检测点位处,东花市街道忠实里社区的社工李琳也遇到了孩子认不得自己的情况。“我儿子在排队准备核酸采样,我叫他,他瞪着眼睛看着我,完全没有认出来。”李琳说,3月21日以来,李琳已经连续多日在核酸检测点做服务保障工作。除此之外,李琳和几位同事的工作还包括大数据排查、上门排查、转运隔离居民,以及为隔离期满解除隔离的人员办理手续,将其送回家中。

李琳的儿子正在上幼儿园,学校要求孩子们做核酸检测,知道妈妈在这里,就希望奶奶带他来这里检测,可以和妈妈见上一面。结果妈妈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和防护面罩,孩子一下子没有认出妈妈。李琳说:“当时觉得很好笑,之后想想又很心酸。希望疫情赶快过去,能好好地陪陪孩子。”

“东城社工”陈琳在核酸现场偶遇儿子。(东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站了5个小时,脚都肿了”

东城区委宣传部的盖恒是东城区抽调下沉社区一线的下沉干部。疫情防控期间,他们协助社区开展各项工作。

盖恒主要负责的是检测队伍秩序疏导,确保5人一组有序检测。安定门街道重点人员核酸检测中,盖恒所在的钟鼓楼文化广场点位是服务分司厅小学及某幼儿园学生及家长的专场点位,检测人员以小学、幼儿园的小朋友居多。医护人员一遍遍耐心指导、安抚小朋友们乖乖配合。

“社区防疫工作的节奏太快了,时间紧任务重,经常要应对临时加派的任务。社区防疫一线的辛苦,算是真切体会到了。”从以前去做核酸到现在组织做核酸,盖恒感触颇多,“每个人要面对这么多居民,而且还要一个不落,我们有同事站了5个小时,脚就肿了,可想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

责任编辑:刘世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