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传奇”的一个起点。如今,以上海为“领头羊”的中国东部长三角地区,在遥感卫星捕捉到的地表夜间灯光带中变得越来越“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这片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正以全新的姿态和更加开放的态度续写“中国传奇”。
---------------
改革经济形态“没有句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办公室原主任、区委宣传部原部长陈高宏在回忆录中写道,习近平同志2007年3月就任上海市委书记后到基层调研的第一站,就选择了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浦东新区。
当时,陈高宏在浦东展览馆为习近平同志作过改革开放专题介绍。他回忆,当时习书记听得很仔细,并提出“浦东开发要从全国的布局来考虑,要为全国作贡献,要发挥窗口和示范作用”的新要求。
2013年8月,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到一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那段时期,上海外高桥股票持续数日飙涨,后又迅速大幅回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发现,上海自贸区“不一样”!
它不是对保税区传统优惠政策的技术型升级、叠加,而是一种对现行贸易、投资、金融和行政制度深度改革的试验。以往中央对设立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自由贸易区域都有明确的概念,连地理位置、政策导向,可以做什么、怎么做,都明确写在文件里。但唯独上海自贸试验区,被经济界人士形容为一种“没有句号”的经济改革形态。
直到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有了“负面清单”,人们才逐渐明晰这一新型经济改革的“雏形”——不涉及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外商投资企业,无须审批,只需经过备案即可完成设立及变更手续。外商投资企业设立过程中,企业提交材料从原来至少11项缩减到0,到现场办事次数从原来至少2次缩减到0,办结时限从原来的8个工作日缩减到1个工作日之内。
此后5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8696家,吸引合同外资1102.4亿美元,实到外资221.33亿美元,98%以上是通过备案方式设立的。
从黄浦江走向长三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肩负起改革开放的新使命。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将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空间布局。
2022年2月17日,中宣部把“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的一个分会场设置在“上海洋山港码头”。值得注意的是,“洋山港码头”实际上并不在上海市行政区划所辖范围内,而是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洋山港本身,就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经典范例。
洋山地处浙江,作为上海与浙江的合作,2019年2月,上港集团与浙江省海港集团签署了《小洋山港区综合开发合作协议》,后者入股上港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运营洋山港一、二期工程的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上海社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湛曾这样评价洋山港的出现,“这不仅仅是双方合作、两地合作,更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背景下,探索的一种不以行政化为主的新的合作模式。它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这种创新,正惠及长三角整条经济带。2月12日8时,苏华锡集7号轮从位于无锡新安港区苏华国际集装箱码头起航,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前往上海港接受一批50标箱的外贸进口货物。此前,苏华锡集2号轮也是从这里出发,前往太仓港集装箱码头,完成无锡至太仓的首航,实现无锡与太仓港区的点对点直航全覆盖。
据悉,“无锡-太仓”航线和“无锡-上海洋山港”直达航线的开通,将帮助无锡新安港区苏华国际集装箱码头集装箱年吞吐量取得重大突破,今年有望完成3万至5万标箱的年吞吐量。
这一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703.3万teu,同比增长8.1%,净增350万标箱,连续12年蝉联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其中,洋山港区作为上海港能力释放高地,全年吞吐量达到2281.3万标箱,同比增幅达到12.8%——洋山一、二期突破900万,洋山三期突破800万,洋山四期突破570万。
必维船级社集团顾问、法国人马优(claude mailot)2008年就到上海工作,作为航运业资深人士,他给出了自己的观察结论:“对我们来说,上海是独一无二的选择,未来航运业的主要舞台将是上海。”马优所在必维船级社2013年时在上海建立北亚区总部,2014年在上海设立了全球第二个研发中心,聘请了具有高精尖技术的中国优秀工程师。
这里是青年人才的热土
开放的中国,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正越来越大。
加拿大人杰睿(jeremy murray)2018年来到位于上海的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担任研究组长,短短3年时间,他就与团队合作完成了题为 “nin-like protein transcription factors regulate leghemoglobin genes in legume nodules(根瘤起始类蛋白转录因子调控豆科植物根瘤中的豆血红蛋白基因的表达)” 的研究论文,并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科学》上。这项研究首次发现转录因子nlp家族调控根瘤中豆血红蛋白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
这项研究工作主要在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完成,中心助理研究员姜苏育为论文第一作者,杰睿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团队同时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与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合作共建的国际联合单元植物和微生物科学联合研究中心。
“这是一项突破性进展。得益于上海得天独厚的科创土壤。”杰睿介绍,自己在全球很多国家的重点实验室工作过,“上海的科研水平和国外一流科研机构不相上下。在这里做科研不用担心经费,只需要考虑有没有好的项目。”
去年10月,上海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上海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比例要达到12%左右。上海将在全国率先试点设立“基础研究特区”,重点针对具有基础研究显著优势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长期、稳定资助,支持自由选题、自行组织、自主使用经费,引导科研人员以“宁打一口井、不挖十个坑”的态度心无旁骛开展研究。这项政策将科学家从报表、审批等过多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并赋予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
比杰睿更早一些,尼泊尔人那哲(upadhyaya nagendra rijal)已经在上海待了15年了。他和他的父亲都毕业于东华大学,父子俩常在一起对比上海的变化。
“我爸爸在上海时,地铁1号线刚刚开建,我来上海的时候已经有3号线了。现在18号线都开通了!”那哲现在是上海微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wdi事业部的运营总监,这家公司为全球企业客户提供博天堂国际的技术支持。那哲的团队有100多人,来自54个国家,这个“小联合国”团队最爱在上海吃新疆菜,点“大盘鸡”。他买了辆山地自行车,爱在上海滨江步道和城市弄堂里骑行。
科创环境、营商环境、人居环境,这些是中国经济发展硬实力之外,最能打动人的软实力。这些,也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最关心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数次在全国两会上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及特大型城市的治理问题。他说,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要持续用力、不断深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