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人才观”为年轻人减负松绑-博天堂国际

中国青年报  |  2022-08-23作者:青平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自古以来,尚贤爱才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从人才成长阶段来看,青年时期往往是至关重要的“黄金时段”: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不易被此前固有的条条框框所束缚,也不乏勇闯“从0到1的无人区”之创新热情。一项统计数据表明,科技工作者作出重大贡献的最佳年龄区为25-45岁,20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者从事获奖研究项目时的平均年龄为38.7岁。正因如此,从美国的“青年科学家总统奖”,到德国的“洪堡学者”计划,再到英国的“罗德奖学金”项目,世界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与扶持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大地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加大扶持力度,为青年人才创造广阔的发展天地,为他们的全力奋斗免除后顾之忧,使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让青年人才更有幸福感,为国家发展创造更加坚实的人才基础。近年来,党中央带头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引导广大人才自觉弘扬科学家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我国的创新实践证明,青年人才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力,能够挑大梁、当主角。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39岁以下的科技人力资源占比达78.39%。中国国家航天局的数据显示,“嫦娥团队”“天问团队”“神舟团队”“北斗团队”等多支人才队伍,平均年龄都在30-40岁之间。2020年年底,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完成这一重大成果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支以90后为主体的科研队伍。从“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到“青年英才计划”,青年人才科研创新的“第一步”迈得更加稳健也更有底气。

    应该看到,在从“人才大国”走向“人才强国”的过程中,青年人才梯队建设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新的变化,建立健全对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体系。近日,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针对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崭露头角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事务性负担重等突出问题,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要通过科技赋能和流程优化,减轻科研工作的行政负担,为青年人才减负松绑,让有能力、有潜力的年轻人才被看到、被重视。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社会角色,青年人才亦是如此。在职业发展起步阶段,他们一方面要面临不小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要承担起照顾家庭、抚育子女、赡养父母之责。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曾表示:“35到45岁之间的科研人员,上有老、下有小,但这段时间又最有创造力,应当给他们稳定的支持,让他们能够潜心研究。”工作与生活不能失衡、不可偏废,切实解决青年人才在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健全青年人才普惠性政策支持,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薪酬待遇、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青年人才的合理需求值得被更好地倾听。安居才能乐业,通过提供人才公寓、住房补贴,加强保障房建设等方式,可以让青年人才的生活更加稳定、更有保障。进一步完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保障青年人才获得体面的收入,有针对性地加强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免除人才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他们轻装上阵,能够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人才扶持政策不应限于一个领域,也不该止于一个阶段,而应覆盖青年人才成长的全过程,树立包容、开放的“大人才观”。对于青年人才,应该多一些耐心,尊重人才成长规律,避免急功近利、求全责备。只有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才能让年轻人放开手脚,勇敢向前沿领域进发;只有让考核机制更加人性化、更为多元,才能让年轻人不再热衷于追求“短平快”的项目,安心坐稳冷板凳。

    青年人才的定义不是狭隘的,年轻人的成才之路也不只有一条“赛道”。不管是知识型、技能型,还是创新型人才,都是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都应该被重视、被支持。因此,做好青年人才扶持工作,就要建设多层次人才体系,有针对性地关心青年成长、帮助青年成才。比如,对投身基础研究的人才,就要把时间的观察刻度拉长,营造使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十年磨一剑”的氛围;对文化人才,要提供宽松的创作空间,鼓励青年人才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对职业技能人才,则要健全服务培养体系,搭建成长平台,优化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畅通发展通道,努力锻造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共青团做好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行动计划》提出:力争通过2至3年的努力,不断优化共青团青年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完善政策支持,紧紧抓住青年人才培养、凝聚、举荐等关键环节,使共青团加强青年人才政治引领的效果更加显著,支持青年人才发展的平台更加专业,服务青年人才成长的体系更加健全,广泛凝聚培养青年人才,使青年人才成长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功立业的重要力量。这一行动计划立足共青团自身职责定位,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谋划共青团青年人才工作,是未来一段时期共青团青年人才工作的行动指南。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实现我国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远景目标,离不开对青年人才的呵护与培养。只有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下大力气做好青年人才扶持工作,着力解决阻碍青年前进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才能进一步激发青春活力和创造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青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李立红,惠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