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直播扫盲队:将美食、美景、民族文化传至大山外-博天堂国际

中国青年报  |  2022-09-22作者:王姗姗
紧跟榕江县“县乡村”三级新媒体体系建设,八开镇腊酉村打造了新媒体文创基地。

    “直播账号名字要有辨识度,面对镜头不要紧张,直播的主题可以贴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连日来,刘书雯几乎每天都在下乡做短视频直播培训。培训室里的农户们是来自各个村寨的留守妇女、残疾人和返乡青年,为了准时参加培训,他们中有的人一早出发,赶了十几里路才到。

    2021年大学毕业后,刘书雯回到家乡榕江县,入职北京家乡来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直播培训师,和10余名青年组成了大山里的直播培训扫盲队。他们走遍榕江20多个乡镇(街道)、上百个村寨,累计开展直播培训400余次、直播带货实训超4000人次,孵化了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农民讲师(骨干)团165人。他们的努力,真正让直播带货从大山子民们眼中“不正经”的职业变成了讨论热度最高的话题之一。

    榕江县曾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两山”地区,2020年全面脱贫后,乡村振兴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让大山“活”起来。

    “我们这里工业底子薄、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产品品质高但量少,文旅资源丰富但产业散而弱,人才支撑力不足。”榕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勃认为,时下流行的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能以最直观的方式将美食、美景、民族文化传至大山外,“让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也许这就是榕江乡村振兴的新赛道”。

    去年以来,榕江县全面发展“新媒体 产业”,创建集人才培训基地、直播中心、文化学堂、产品车间、仓储物流为一体的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文创产业园,引进家乡来客等40余家企业入驻园区,并面向非遗传承人、返乡创业青年、易地搬迁群众、弱劳动力者、留守妇女等开展万人村寨代言人培育计划,在全县范围内推进短视频直播扫盲式培训。

    “村里大多数是留守老人和妇女,学习能力弱,我们几乎是从零教起,有时候注册账号这个步骤要讲七八遍。”家乡来客负责人李哲亚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展示前后改版十余次的“六易”课程体系,包括榕易拍、榕易剪、榕易编、榕易播、榕易卖、榕易创6个章节,“培训团队也会根据每次培训情况实时更新课程内容”。

    “培训老师讲很得详细,我家离新媒体产业园不远,一有培训或直播活动我都来参加。”几个月前,33岁的水族姑娘潘吉端还只是一名农家妇女,参加万人村寨代言人培育计划后,她的短视频账号粉丝从零涨到2200多,如今已是车民街道阳光社区的村寨代言人,“每次直播我都穿着水族服饰,粉丝们也对我们的生活习俗、饮食文化感兴趣”。

    今年50岁的刘大姐是平永镇人,4个月间,她从直播“小白”成长为带货主播。其间,除了参加在乡里的直播培训,她还会赶50多里的路到新媒体产业园找直播培训师现场指导,一来就在县城住上几天,“学会了再回家”。

    除培训外,家乡来客还实时跟踪分析各短视频账号播放量、直播流量数据等,每天公布全县主播增粉和带货量排名,再针对主播们进步程度的不同做更精准的流量扶持和赋能服务。

    在新媒体创业园的基础上,榕江县还在各乡镇(街道)组建新媒体服务中心,在各村(社区)成立新媒体服务站、打造设备齐全的村级直播间,实现大山的子民随时随地直播。

    据统计,万人村寨代言人培育计划启动以来,已孵化短视频账号1.2万余个,培育直播带货团队数超2100个,其中青年带货主播840余人,全县直播氛围已初步形成。截至今年7月,榕江县“新媒体 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线上线下销售额超7000万元,日均发出快递1700余件,是发展直播带货前的3倍,并通过短视频直播打造了小丹江生态康养之旅等多条精品文旅线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姗姗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刘丽梅,王国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