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旋的温烙歌

将勇气化作燃料,逐梦星辰三十载-博天堂国际

中国青年报  |  2022-09-21作者:温维娜

    “神十四”乘组仅隔16天再出舱,创造中国航天员两次出舱活动间隔时间最短纪录;

    “神十四”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实现“两个首次”,筑起航天员舱外安全防线;

    2025年中国有望开启太空旅行……

    又逢9·21!关于中国人太空探索的好消息在热搜榜持续刷屏,这应该是当代航天人献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岁生日最好的礼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中国青年报社与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也送出了一首原创音乐mv《驭梦为舟》。“驭风为舟,去光尽头。银河逆流,也向前走。”温暖有力的歌词,铺开我国30年航天事业发展的画卷。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号“921工程”。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cmsa)设立,代表政府行使管理职能。

    对于一个人来说,30年很漫长,足以让一个学龄前孩童变成孩子的父母、变成单位的主力、变成父母的靠山。对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和开始实施的零起点,今年,我们进入了中国空间站建造的决战决胜之年。

    就在9月21日这一天,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三步怎么走?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我至今记得电视中的那一幕。

    2003年10月15日,当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无垠太空中,对着镜头,一边举着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一边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说出:“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向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们问好,向祖国人民问好,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问好,感谢全国人民的关怀。”这一声从距离地面343公里的太空传来的中国声音瞬间响彻海内外。中国成为了第三个独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在这一刻,载人航天开始走进普通百姓的心中,问天追梦不再是历史长河中屈原的呐喊,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这一年,我9岁。

    载人航天工程设立的第二步是,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如今,30年过去了,我们已经走到了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奇迹背后,有一群敢于突破奇迹的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也许漫漫征途里,一个人的努力就像尘埃一样,微小到看不见,但是一群人都朝着一个方向奋斗时,成功的概率会大大提升。从无到有,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有人说中国的航天人就像魔术师,但我想他们更像是一往无前的热血战士,以热爱作剑,披荆斩棘,逆流而上,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太空中闪耀。

    杨利伟曾说过,“从敦煌壁画的飞天到明朝万户的壮举,一代代中国人都期望能到天上看看。幸运的是,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终于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由神话变为了现实。”

    因为有了载人航天,我也成了见证历史的人。

    而对于人类来说,宇宙依然蕴藏着无尽的奥秘。不过,我相信英雄一直存在,他们用他们日复一日的研究、训练,以及无惧一切的大无畏精神,为我们全中国人民披荆斩棘,登上月球,奔向深空,实现全人类的梦。

    正如这首歌,“无人之境/失重空间/你自由地行走/极光降临/停在你眺望远方的舱口/别问如何/定格永久/你抱着梦/就是一种不朽”。

温维娜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张蕾,程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