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论道2022】解决“免疫鸿沟”,必须在每一个大洲推进疫苗注射-博天堂国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2-04-21作者:王林 任明超 李若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海南博鳌4月2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 任明超 李若一)“世界不应该是座孤岛,没有人能独立解决缩小‘免疫鸿沟’这个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强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新冠疫苗产量有所增加,整体接种率也有所上升,但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疫苗接种率差距悬殊,全球“免疫鸿沟”仍然显著存在,并且还有扩大趋势。4月2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缩小‘免疫鸿沟’,共享健康福祉”分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明确指出,目前全球并不缺乏疫苗,目前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保证疫苗的可及性,让新冠疫苗真正成为全球公共产品。

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目前担任着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卫生筹资大使,对目前全球新冠疫苗接种需求做过充分的调研。在本次年会上,他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介绍,全球有超过16亿人急需第一针疫苗注射,全球仍有超过100个国家没有达到这个目标,这导致了600万人口的死亡,还有数以百万的人正在挣扎之中。

“现在,全球疫苗产量已经足够能覆盖全球的疫苗注射,但全球仍有1/3人口没有注射一针新冠疫苗,其中,世界上20%最脆弱的群体中,接种新冠疫苗的人还很少。”戈登·布朗说,当前距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全球疫苗注射达75%的目标仍有一定距离。解决“免疫鸿沟”问题,必须在每一个大洲推进疫苗注射,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的人们应该接种疫苗,为他们提供设备、设施和材料,希望有一个长远的目标来推进疫苗在全球的普及,包括进一步的疫苗测试和接种。

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主席陈冯富珍直言,“免疫鸿沟”是一个道德问题,“这不会是最后一次全球大流行,我希望弱小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当中,能获得更多公平性。”

陈冯富珍举了中国香港的例子。当地研究发现,新冠死亡病例主要都是老年群体,特别是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其死亡率更是比已接种新冠疫苗者高出10倍以上。“我们必须保护脆弱人群,为他们推行疫苗接种。”

那么如何缩小全球“免疫鸿沟”?全球制药巨头阿斯利康公司董事长雷夫·约翰森表示,需要加快疫苗的生产程序。不过他也提到,目前25个国家有疫苗生产设施,但即便如此也无法支持100多个国家的疫苗需求。因此,需要在非洲、亚洲和其他大陆上也建立起疫苗生产设施。

陈冯富珍也赞同这个观点。她认为,发达国家应该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发疫苗产能,而不仅仅是提供钱或其他捐赠。她还提出,确保各国医疗系统为疫情做好准备不只是医疗健康系统本身的问题,还包括知识产权、科技问题、财政筹资等等许多问题,这些都需要不断进行讨论和辩论。“无论是后疫情时代还是在疫情时代,都需要进行全球性对话,讨论如何预防下一次流行病的到来。”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王辰认为,未来需要进一步推进全球范围内的科技领域合作,希望推进国际合作策略,基于科研成果争取实现最优结果,帮助降低全球健康风险。“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提供及时和公平的接种计划。”

王辰提到,中国已经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为各国提供帮助,包括为各国提供了许多的新冠疫苗,并且还与世卫组织等国际组织在疫苗接种、疫苗推广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合作,希望更好地实现“一个世界、一种健康”的概念。

责任编辑:宁迪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