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里,上海读到了这样一本“账”-博天堂国际

上观新闻  |  2022-10-20作者:朱珉迕 孟群舒 张骏

从“民生”到“民心”: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几天,惠民生、暖民心,持续增进人民福祉,是上海代表团代表频频热议的话题。在代表们看来,这既与党的性质宗旨息息相关,也与上海这座“人民城市”的定位性质息息相关,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阔前景息息相关。

【构筑体系】

以供给优化回应需求深化

五年前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的视野下,传统的“民生”,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在上海市卫健委党组书记、副主任章雄代表看来,事关每个人的健康事业,有大量新需求、新期盼需要回应。

“总书记曾说过,‘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人民至上,很重要的是人民健康至上、健康优先发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章雄说。

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章雄表示,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愈加深化,医疗健康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水平,也应及时回应新需求,更好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真正诠释“战略位置”的特殊分量。

章雄表示,战略视野下的健康事业,需要在多个层面下功夫。以上海为例,首先是强化公共卫生,基本建成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要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这一体系的重要性,在近年来的抗疫大考中已经一再得到凸显。同时,强大的疾控体系,亦可以让市民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逐步降低,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的早期比例逐步提高,进而提升人均预期寿命。

同样需要着力强化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章雄说,针对多层次、高品质的健康生活需求,应坚持公益性、强基层,进一步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均衡布局,构建一个“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相应地,民生与公共服务的供给端需要开展一系列改革。章雄表示,下一步,应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内涵式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推进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治理改革,完善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更要高度重视培养各类人才,加快补齐短板,构建大健康领域的人才蓄水池,从而不断产生持续提升服务能级的内生动力。

“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顺应高品质生活期待,”章雄说,“服务更加优质高效,人民群众才能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算大账】

以品质空间创造品质生活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杨浦滨江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三年后,这句话写进二十大报告。

“这为我们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提供了行动指南。”杨浦区委书记谢坚钢代表说。在他看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一系列重要论述的高度凝练和集中概括。只有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才能真正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城市发展上的制度优越性。

谢坚钢表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要不断提高党对人民城市建设的领导能力,持续壮大人民城市的发展动力,全面彰显人民城市的宜居魅力,充分激发人民城市的治理活力。如今,总书记亲自考察过的杨浦滨江已经实现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转变,还在加快打造“创新秀带”“产业秀带”“人才秀带”。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启示在于一种全新的“算法”。

“建设人民城市,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账;既要算当前账,更要算长远账。”谢坚钢表示,归根到底,人民城市要算大账,“必须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他介绍,杨浦滨江开发过程中,就把最珍贵的滨江临水“第一立面”资源留给市民,科学改造公共空间,并积极推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世界会客厅”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示范区、无障碍创新示范区等5个示范区建设,塑造高品质的城市空间。

这样的空间,也需要城市治理者付诸更为高标准、精细化的治理方式。杨浦滨江平均每隔700米就建有一个党群服务站,提供饮水、休息、阅读等服务,意在让每一个人从细节中感到城市的温度与呵护。

“要秉持精品意识、倾注精巧心思,把每一件‘城市家具’打造成为既好看又好用的艺术品,加快推动设施和功能同步完善、硬件和软件同步提升。”谢坚钢说,人民城市要为群众打造诗意栖居、浪漫生活的美好家园,“让来者心动、观者心悦、居者心怡”。

【饱含深情】

用“干部辛苦”换“群众幸福”

民生连着民心。聆听报告时,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代表对此感触尤深。

“总书记曾说,做好民生工作,就是要对群众充满感情。有了感情,才能在看见老百姓遇到困难时会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的紧迫感,才能千方百计创新各种方法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姜冬冬说,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对群众饱含深情,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

普陀是人口大区、居住大区、民生大区。近年来,普陀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老、小、旧、远”民生痛点。全面打响“三旧”换“三新”攻坚战,全面完成二级旧里以下房屋征收和无卫生设施改造,让居民告别“拎马桶”;构建“家门口”服务体系,建成31个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区;率先开展长护险试点,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实现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街镇全覆盖;实现街镇普惠性托育点全覆盖,创建四所特色高中,为全市最多。苏州河普陀段岸线全面贯通,实现还河于民。

姜冬冬说,我们要用“儿女之心、儿女之情”把民心工程一件一件办好,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解决好,一年接着一年干,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建设人民城市是一篇常学常新、常做常新的大文章。姜冬冬说,面向未来,普陀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同人民群众一道,打造“半马苏河”活力秀带,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营造更加生态宜居的环境,让群众看到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同心家园”。

“人民城市建设,最核心的价值是人本价值,最根本的立场是人民立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在城市里生活得更好、更幸福。”姜冬冬说,我们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引下,更加深入领会人民城市的深刻内涵和核心要义,贯彻落实到城市发展全过程和城市工作各方面。

题图来源:孟雨涵 摄

责任编辑:郭艳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