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粮食工程,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博天堂国际

光明网-《光明日报》  |  2021-06-19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中央财政安排奖励资金215亿元,引导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600多亿元;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监测面覆盖5万吨以上产粮县的60%……这是优质粮食工程实施以来,交出的一张亮眼成绩单。

  在18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总工程师翟江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建设司司长钱毅、浙江省湖州市副市长夏坚定、安徽省阜南县县长李云川对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

  生产规模化、田间管理标准化

  在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中,安徽阜南模式、浙江湖州模式业内有名。

  “过去,传统农业种原粮、储原粮、卖原粮,导致亩产、质量、农民收入都难以有效提升。”李云川回忆,后来阜南通过对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从100多个品种中优选出6个品种进行示范种植,让亩均增收200多元,5万多户农户收益大幅提升。

  夏坚定介绍,“湖州模式”实施以来,粮农按照订单种优质粮,粮食企业提前掌握优质粮源,消费者安心购买本地好大米。“湖州好大米”上市一年来,已累计销售1.5万吨。

  “在优质粮食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地聚焦促进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的‘五优联动’,推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三链协同’,建立粮食产业化联合体、利益共同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有效对接,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翟江临指出。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不仅要保数量,也要保质量、保多样,这是更高水平保障粮食安全的客观需要,也是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出发点。

  “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中,各地将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让百姓的‘米袋子’多装优质粮,更好满足粮油消费升级需要。”翟江临说。

  在这个过程中,各地积极探索培育区域公共品牌,遴选出“中国好粮油”产品236个,并实行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维护“中国好粮油”产品质量和信誉。

  “十四五”时期,各地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将统筹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粮食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粮食质量追溯提升行动、粮食机械装备提升行动、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行动、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六大行动”。

  帮助种粮农民实现好粮卖好价

  作为优质粮食工程的重要内容,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已实现全国产粮大县全覆盖,初步形成布局合理、需求匹配、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专业化、社会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未来,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将有哪些新部署?

  “要发挥好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在产业链条中的纽带作用,支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向产前延伸,提供专业技术、生产资料和市场信息服务,帮助农民由‘靠天吃饭’转向‘知天而作’,稳定优质粮源,增加优质粮食供给。”钱毅说,要积极向产业链后端延伸服务,帮助种粮农民实现好粮卖好价。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19日 02版)

责任编辑:郭艳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