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博天堂国际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  2022-06-17

  当地时间6月15日,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创1994年以来单次最大幅度加息。今年以来,全球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通胀卷土重来,成为各国央行难题,多国央行开启或加速加息进程。为抑制通胀,增大加息幅度成为其必然选择,市场对此早有预期。

  在美联储加息后,英国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为去年12月以来的第五次加息,瑞士央行开启了7年来的首次加息。在多国央行加息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如何调整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美欧货币政策的调整,基于其面临的经济形势变化。中美处于不同的经济周期,这决定了我国货币政策不需要跟随操作。当前,我国物价水平远低于美欧等主要经济体。从最新物价数据看,我国cpi涨幅持平,ppi下行加快,通胀水平整体可控。今年下半年,我国cpi将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能够完成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尽管地缘政治冲突仍在扰动国际能源和粮食市场,但我国粮食供应充足、煤炭资源能够满足需求,加之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发力,在通胀温和可控前提下,我国货币政策空间足,不需要跟随他国加息。

  从历史看,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全球会产生外溢影响,尤其是新兴经济体。一般来说,当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宽松时,新兴经济体流动性增加、货币增值,资产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反过来,当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收紧时,新兴经济体可能经历收缩过程,由此引发资本外流、金融市场震荡、货币贬值、资产价格下行等情况。对于经济基本面不稳固的经济体来说,甚至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面对美联储加息,我国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更加突出。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稳定性显著增强,可以较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这些因素足以支撑我国应对外部扰动。从最新数据看,5月份以来,工业生产由降转增、服务业生产指数降幅收窄、市场销售有所恢复,经济运行积极变化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改善市场预期。

  面对当前经济形势,中国货币政策仍需坚持“以我为主”,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要珍惜当前通胀相对温和及发达国家紧缩政策掣肘较小的时间窗口,推动前期稳增长政策加快落地见效。货币政策要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落实好稳企业保就业各项金融政策措施,聚焦支持小微企业和困难行业。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同时,还要兼顾内外平衡,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关注物价走势变化,支持粮食、能源生产保供,防范输入性通胀风险,保持物价总体稳定。(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金观平)

责任编辑:郭艳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