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成全国两会热点话题

让中国人的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博天堂国际

中国青年报  |  2022-03-11作者:王鑫昕 李华锡 刘世昕

    一面是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的亮眼成绩单,一面是“谁来养活中国”的“灵魂拷问”,全国两会期间,有关粮食安全的话题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中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就是关乎治国安邦的大业。让14亿中国人的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才能够保障我们国泰民安。”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说。

    我国粮食安全尚难言完全过关

    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1.3657万亿斤,比2020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陈萌山说,这是我国粮食生产连续第十八年丰收,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3月6日下午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部分界别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说,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

    但“谁来养活中国”的紧迫感仍然回荡在会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

    参加联组会的吴德注意到,总书记花了大约1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了如何保证粮食安全问题。他说,总书记非常了解基层,他的讲话让与会政协委员产生了强烈共鸣。

    陈萌山指出,我国粮食生产还面临不少困难,粮食安全尚难言完全过关。在连年丰收的同时,去年我国粮食进口增加,一些区域因灾减产较多,地方抓粮、农民种粮内生动力不足,端牢中国人的饭碗还有隐患。

    粮食安全的范畴不只是大米、小麦。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说,从大粮食安全观来看,除了主粮以外,蔬菜、水果、肉、水产品、菌类等,都是大门类的食物,也要关注这些领域的安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的粮食产量要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这是给我们下的“军令状”,是必须确保完成的硬任务。

    在3月5日的“部长通道”上,唐仁健坦言,今年的粮食生产确实面临很大困难,去年五省受罕见秋汛影响,冬小麦晚播面积占冬小麦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尽管面临苗情复杂的情况,但农业农村部门依然有信心有决心打赢保夏粮夺丰收这场硬仗。”唐仁健说,“在总量的保障下,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多中国人每天到点开饭,而且饭碗能够越端越稳,也吃得越来越好。”

    耕地和种业是粮食安全的两个瓶颈

    在关注粮食安全问题时,耕地和种业是代表、委员频频提及的两个方面。在大会发言中提出建设高水平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的建议时,陈萌山指出,建设的目标任务就是要突破耕地和种业两个瓶颈,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陈萌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中国仍处于城镇化上升阶段,保护耕地压力依然较大,必须落实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吴德认为,守住这条红线,每个人都要担责。把耕地数量稳住了,同时努力提高耕地质量,才能让粮食产量保持稳定。

    不少代表、委员注意到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的内容。“这些目标强调农田除了面积有保障、质量也要有保证,可见政府工作报告谈及农业的内容,句句关键。”陈萌山说。

    唐仁健说,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一系列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管数量、提质量、控用途。

    以管数量为例,唐仁健介绍,农业农村部门积极配合自然资源部门,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由中央和地方签订责任书,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种业振兴近年来也被摆在了粮食安全的重要位置。2021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快推进种业振兴。

    唐俊杰根据调研情况发现,当前种业自主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创新资源分散,技术集成能力不足,产业链、科研链上下游脱节的问题,制约了我国种业发展。在她看来,总书记的话为农业人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吴德认为,种业振兴要从种子资源的发掘、重要功能基因的利用、关键技术的形成、育制种基地的建设、育种企业的培优扶强和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六方面着手。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其关键技术是最核心的,而目前我国尚有一些因素制约了关键技术的形成,比如核心育种材料没有实现共享。”吴德建议,构建国家级核心育种材料共享平台,让种业科技人才之间实现公益共享,在向企业转化时实现有赏共享,从而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育种进程就可以缩短。

    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

    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供求仍将处于一种紧平衡态势,这就涉及“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的问题。吴德说,生物资源空间巨大,但现在中国对生物资源的利用仅有1%,还有99%没被利用。

    如何“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吴德认为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摸清我国种质资源的“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对基因资源进行发掘与利用,特别是通过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选育更高价值的动植物、微生物品种;三是筛选符合人类需求的微生物用于食品加工乃至医药。

    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底线也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静说,农产品是老百姓每天的必需品,不仅要保数量,还要保多样、保质量,更要守好安全底线。

    结合当下的实际,王静认为,要倡导绿色的生产方式,农产品不能有病就用药,而是要用综合办法,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多手段并举,进行田间管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此外,种业也是事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问题。王静说,如果种子是优良品种,本身具有抗病害的能力,在生产过程中就可以少用药。

    这就涉及种业的安全问题。吴德建议,要像守护18亿亩耕地红线一样,给育种基地也划一条红线,甚至像监督腐败行为一样,建立保护育种基地机制,让长期稳定的育种基地得到保护。

    “农业是我们农业高校的直接担当。”全国两会有关粮食安全问题的讨论还在继续,而吴德内心已经产生了紧迫感,“在履职过程中,我们还要更加深入调研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瓶颈。”

    王静则说,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她能够感受到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总书记的讲话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 李华锡 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