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地球脉动 感受生命变迁-博天堂国际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01-10作者:付明丽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发现的狗头金。山西地质博物馆供图

鳞木化石。山西地质博物馆供图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发现的自然银。动脉影摄

山西山西鳄骨骼化石。山西地质博物馆供图

上方似玉璧横空,下方如巨石砌成的百宝盒,外披网格状“珠帘”——太原市汾河西畔这座别具匠心的建筑,便是山西地质博物馆,体现了“天圆地方”的建筑设计理念。

山西地质博物馆2017年5月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共有藏品5.1万余件,包括山西特色岩石、矿产、古生物化石及世界各地矿物珍品。博物馆以“表里山河”为展陈主题,设有“穿越时空”“远古物种”“大地宝藏”“物华天宝”4个主题陈列,分别展示山西的地质历史、生物演化、矿产资源禀赋和矿物岩石精华;还有“测绘天地”和“衣被天下”两个专题陈列,分别展示山西测绘发展史和土地资源管理与开发概况。

壮美河山:见证远古地质变迁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这首《人说山西好风光》唱出了山西的锦绣山河。

这样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穿越时空”展厅娓娓道来。

地球形成有46亿年历史,山西现存最古老的岩石有近32亿年历史。数十亿年间,山西大地历经多次海进海退、造山运动。

寒武纪前山西是一片陆地。寒武纪开始,地壳逐渐下沉,海水从晋东南不断向西北入侵,山西变成一片汪洋。

展厅里展出了波痕、豆粒结构、竹叶状灰岩等海相沉积岩。

“海相沉积岩承载着海洋环境和生物特征等信息。比如,豆粒结构一般是海藻等微生物留下的活动痕迹。”山西地质博物馆自然资源科教部主任郭然介绍。

约6500万年前,受剧烈的喜马拉雅运动影响,山西地貌结构在新生代时期进一步分化。正如山西地质博物馆《地质赋》所写:喜山运动,汾渭成裂谷,沃土润天,福地滋生。五盆雁列成序,七峰耸峙如仪,卒成今日之山河形胜……

亿万年间,地质变迁造就了众多地理奇观,如大同火山群、黄河壶口瀑布、太行龙洞岩溶等。目前,山西有世界级地质遗迹14处、国家级地质遗迹141处。

展厅里,一组火山弹形态各异,这是大同火山群喷发的产物。大同火山群分布于大同市云州区和阳高县一带,是中国第四纪六大著名火山群之一,也是世界级地质遗迹。

“大同火山群是岩浆作用的产物,完整保存了火山渣锥、混合火山锥、熔岩锥3种火山锥和熔岩被、熔岩舌等火山地貌,火山后期风化、剥蚀遗迹也保存完好,为地质学者提供了珍贵的研究材料。”郭然说。

黄河壶口瀑布是山西又一处世界级地质遗迹。黄河流经壶口时,河床从宽约300米的宽谷突然缩小至30米的窄谷,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通过展厅里的向源侵蚀示意图可以看到,黄河壶口瀑布由10万年前禹门口的龙门大瀑布后退而来。随着向源侵蚀作用不断加强,壶口瀑布还在不断向上游退移。

大型多媒体演示屏上播放着太古宙、远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5个时期的山西地质发展历程。演示屏下方,陈列着直闪石岩、震积岩等各个地质时期的岩石。

“山西地质遗迹丰富,除了古生代志留纪和泥盆纪地层缺失,其他地质年代的地层都有分布。”郭然介绍。

珍稀化石:承载地球生命故事

从海洋到原始森林到陆地,从藻类生物到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远古物种”展厅入口处,一个生命坡道浓缩展示了生命进化历程。

郭然介绍,山西是中国古生物学发源地和重要研究地之一,“华夏植物群”“中国肯氏兽动物群”“保德三趾马动物群”等众多专业术语都出自山西。

展厅里,一块黑色鳞木化石见证了“华夏植物群”曾经的繁盛。距今3.23亿年至2.52亿年的晚石炭世至二叠纪,山西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生长了大规模的茂密森林,被学者称为“华夏植物群”,其中既有高大的乔木,也有繁茂的灌木,代表植物有大羽羊齿、华夏羊齿、鳞木等。鳞木是一种乔木,因树叶脱落后在树干表面留下鱼鳞状花纹而得名,它们挺拔雄伟,直径有两三米,高可达40多米。

三叠纪时期,北方陆生爬行动物陆续登场。

山西山西鳄骨骼化石是山西地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件珍贵的标本2010年发掘于吉县黄河边,是全世界迄今发现最完整的山西山西鳄化石标本,保存有完整的头骨,证实其有两个眶前孔,并有以往化石中从未发现的间椎体,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它是山西鳄属、山西种,所以叫山西山西鳄。它生活于距今2.4亿年的三叠纪中期,虽然以‘鳄’命名,但其实是比恐龙和鳄类更原始的爬行动物,在山西榆社、武乡、吉县等地均有分布。”郭然介绍,它的牙齿又长又尖,两个眶前孔可以减轻头部重量、增加咬合力,是“中国肯氏兽动物群”中的顶级掠食者。

从三叠纪晚期到白垩纪末期,非鸟类恐龙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是名副其实的中生代霸主。大同市左云县、天镇县等多地均发现恐龙化石,包括剑龙、华北龙、特暴龙、左云龙、天镇甲龙等。

展厅中央,一具具恐龙化石和复原模型十分壮观,好像电影《侏罗纪世界》中的场景。其中,一具大同云冈龙化石标本长11米、高4.5米,头颅高昂,吸引了不少观众。

大同云冈龙是山西地质博物馆科研人员2011年在大同市左云县发现的一种大型植食性恐龙。它后肢粗壮,前肢细弱;颌骨两侧长着菱形牙齿,数量多达2000多颗;喙吻部又宽又扁,类似现代的鸭子嘴巴。

“大同云岗龙是由我们自行发掘并与相关科研机构共同研究命名的,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它的发现填补了晚白垩世早期基干类鸭嘴龙超科向鸭嘴龙科过渡进化的一个空白。”郭然说。

进入新生代后,哺乳动物迅速演化为成千上万个物种。山西出现了著名的保德三趾马动物群和榆社动物群,出土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

“煤铁之乡”: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山西矿产资源丰富,为国家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有“煤铁之乡”之称。

“大地宝藏”展厅全面展示了山西矿产资源的种类、规模、分布特征和成矿过程,让观众了解不同矿产资源的规划、用途和科学开发前景。

煤、铝、铁是山西三大优势矿产。为什么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会有如此丰富的煤炭资源呢?这与“华夏植物群”密不可分。“华夏植物群”不断生长、死亡、腐烂,形成了厚厚的泥炭层。随着地壳不断运动,泥炭层被深埋地下,在温度、压力的持续作用下,经历亿万年的漫长演变,形成今天遍布山西全境的石炭—二叠纪煤田。

山西煤炭不仅储量丰富,而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所有的煤炭种类在山西都可以找到。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展厅里,山西9种主要煤炭标本依次排列。不同种类的煤用途各异。长焰煤变质程度最低,主要用作燃料。无烟煤是高变质煤,主要用于化肥、化工生产,山西晋城、阳城一带的无烟煤被称为“兰花炭”,闻名中外。

铝土矿是仅次于煤炭的山西第二大优势矿种,已探明储量占全国的40%以上。在航天工业中,铝是制造飞机、火箭、导弹的主要结构材料,得到了“翼金属”的美称。山西铝土矿有着独特的形成过程,地质学家称之为“红土海相沉积型铝土矿矿床”。

在“大地宝藏”展厅,还陈列着另一件“镇馆之宝”——狗头金。它产于大同市灵丘县料堰金矿,称重425克,纯度达90%以上,是山西有史记载以来发现并保存下来的最大的一块狗头金。因形似蟾蜍,又名“华北金蟾”。

“狗头金是天然产出、含有杂质的块金,大型狗头金非常难得。”郭然介绍,山体中含金的岩石遭风化剥蚀变成金碎屑,被流水运到下游沉积下来,经过一系列复杂作用,生成薄而不规则的小块金,经过数万年到数十万年的积累才能形成大块金。

为了更系统地展示山西自然资源,山西地质博物馆在东南广场修建了6000平方米的“晋地宝藏”标本园,陈列了100余件来自山西11地市的特色矿物、岩石标本,总重超过1000吨,形成集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公益性室外科普园。

“我们会在收藏、展览、社教、科研等方面综合发力、不断创新,把山西地质博物馆打造成地质展示的殿堂、学生学习的课堂、观众游览的天堂。”山西地质博物馆馆长史建儒说。

责任编辑:李丹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