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特色思政课擦亮“卓越工程师”信念底色

专业很苦,但我们可以在里面加糖-博天堂国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3-01-10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洪克非 通讯员 方琼 叶正芳

    “碳达峰”“碳中和”与莘莘学子是否有遥远的距离?长沙理工大学机电类教改2001班的常浩然觉得,“环保理念不仅在书本上,更在身边”。

    常浩然是河北人。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的雾霾天气是如影随形的。冬季的早晨入学,那种像雾又像尘一样的灰,浸入肺中的惶恐与难受,好些年才消散。

    绿色与环保成了一代学子的渴望。

    后来,他看到那些污染企业渐渐离开,无烟工业企业开始聚集,还有分布式光伏,交叉在城市各个大街小巷之间,甚至走进了村落。

    专业课有德育味更有温度

    来到长沙求学后,常浩然听到电气学院副院长唐欣念叨:“2020年6月29日,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竣工投产,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具有网络特性的直流电网!”他立刻觉得非常抓人。

    绿色电力点亮北京冬奥会场馆的灯,让他感觉以前枯燥的电力技术专业术语,慢慢变得感性而且可亲可感——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与每个人相关。

    2021年,《专业为基 思政铸魂——电气信息类课程思政案例集》新书结集出版,里面存录了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电力电子技术》负责人唐欣教授的多个案例。该书由学院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教师历时1年多酝酿、征编,囊括了电气信息类专业42门核心课程,精选了120个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案例。

    早在2018年,该学院就策划了整个专业的思政课程,巧妙而深入地将家国情怀、科技报国设计进去。用该校电气学院党委书记伍接朝的话说,“电力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专业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大视野传知识、也要小角度讲育人。唯有把专业课讲授得有深度也有温度,才能培养出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同样过硬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他认为,工程工科类学生学习的是颇有深度的专业知识,如何润物无声地进行思想引领,必须插入并结合案例和工程应用来做。

    在纵论张北绿电的多项世界第一时,唐欣向学生们指出,中国的电力技术在世界上不再是跟跑者,而是领头人。鼓励学生立志攀登科学高峰,追求卓越。

    更多的场景中,他们会嵌入各种“科技类的八卦”,类似“特斯拉和爱迪生你选谁”等,让学生在理论推导过程间,明白老师话语间藏着的道理。

    “专业很苦,但我们可以在里面加糖。让大家明白,专业是苦中有乐的,有抱负也有前途。”教了几十年电力电子技术课的唐欣,已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工科生的素养

    长沙理工大学汽机学院资深教师杨浪萍表示,“思政引航 专业成长”双线融通的新工科个性化人才培养之路,其实有着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

    杨浪萍说,国际工程教育有12条人才培养标准,其中5条是跟专业教育密切相关的,有7条非专业的是个人素质和能力,包括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等。中国历经10年于2016年正式加入其中。

    这个被数十个工业大国认可的人才培养毕业要求中,部分素养要求可以与国内德育教育的元素结合。这已然成为工科类高校思政工作的一个着力点。

    在杨浪萍的授课中,一个让学生津津乐道的人物是中交集团的港珠澳大桥导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

    交通工程是长沙理工的品牌专业,杨浪萍收集了林鸣在工程建设中的大量细节材料。

    在港珠澳大桥之前,中国外海环境下的沉管隧道数量为零。全世界也只有两座沉管隧道超过3000米的跨海大桥。“谈到林鸣在韩国和荷兰两地寻求合作被傲慢拒绝后,带领3000人团队开始7年铸就超级跨海通衢的逐梦之路,并最终让我国成为国际沉管隧道技术的领军国家时,同学们都格外激动,似乎自己也是其中一员。”

    该院党委书记施一满认为,学生乐于倾听的原因,除了授课教师热血澎湃的讲述非常打动人,他们更关注那些林鸣身边的年轻人,因为这些建设者中有近三分之一都是自己的学长学姐。同学们期待着了解社会和行业对青年一代工程技术人员价值和能力的判断,并为自己树立坐标。同时,以前学生们对行业发展存有的疑虑,也在看到自己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后破除。

    很多毕业生给杨浪萍微信留言:“我们在学院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工作以后更懂老师的付出。”

    做过数年学生辅导员、汽机学院院长杜荣华是学院课程思政的主要推动者,对人才培养格外关注。

    据他介绍,该学院早在2018年就开始了探索课程思政的途径,力图让课程思政变得有意思、有温度、接地气,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抓手。“专业教师怎么去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像看病需要医生一样,要用教育学的原理和方法去做。”

    杜荣华提出,教育部的思政工作建设纲要里面,对于工科工学类的专业课程,要求的是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这正好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能很好结合。因此学院教师在对学生的专业授课中,要运用各种案例,将团队协作的意识、敬业精神等打包装入,即依据学生需求设计教学,变“要他听”为“他要听”,“把所有课程上出德育味”。

    2019年5月,他们精选100个课程思政案例编辑成书,成为湖南省内出版的第一本“课程思政”教材,并为国内200多所学校教师选用、借鉴。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明海认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协同前行,相得益彰的关系。思政课可以从专业课程中寻找实证基础,而专业课从思政课中寻找思想的火花。

    疫情里的“空中课堂”

    2020年年初,蔓延的疫情令寒假窝在武汉老家准备考研的2017级学生宋俊惴惴不安。他得知所在的土木工程学院开办了“火神山背后的土木力量”思政课时,倍感好奇。

    自疫情暴发以来,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全面启动空中双课堂,开展了一次课程思政的新探索。由7名专业教师主讲,6名辅导员教师担任主持人,覆盖全院2886名学生的课程思政第一辑《火神山背后的土木力量》分10场完成线上授课。

    “自1月23日武汉封城以来,湖北乃至全国人民已与新冠肺炎斗争39天。同一天开始的火神山医院建设,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吹响了共和国史无前例抗疫斗争的号角……火神山彰显中国力量,土木人助力中国速度。在仅仅10天的火神山医院神速建设中,你知道我们土木人做了哪些工作吗?”在2017级的课程思政分会场,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韩艳教授这样启发同学们,“在武汉知音湖畔5万平方米的滩涂坡地上,我们首先需要平整场地。施工场地高低落差近10米,既有建筑物需要拆除,还有相当数量沼泽、鱼塘需要排空、清淤及回填。”虽在新闻中屡见报道,翔实的数据和具体繁复的工序操作仍让土木学子备受震撼。

    “老师,刚刚您说到地基基础时,需要在混凝土浇筑时加入速凝剂,请问跟没加相比有什么不同的效果?”在2018级的课程思政分会场,同学们的专业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问题层出不穷。

    “同学们听得相当仔细。混凝土正常达到设计强度大约需要28天,如掺入速凝剂,可加速混凝土的硬化和强度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足够的强度。速凝剂保证了火神山医院快速施工的要求。”该校教务处副处长、原“南方地区桥梁长期性能提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彭晖教授耐心回答着同学们的疑问。

    在2017级分会场,鲁乃唯博士结合视频详细介绍和对比了活动板房与厢式板房这两种火神山医院主要采用的快速拼装结构的性能特点和组装技术。

    “吾辈之楷模!”“土木人的榜样!”“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华之脊梁!”

    聊天框里热评如潮,主讲老师引人入胜的讲授引发了土木学子的专业自豪。“哪有什么基建狂魔,不过是一群善良朴实的建设者披上铠甲挺身逆行。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各行各业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职业信条。医生救死扶伤,军人保家卫国,土木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专业强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桥梁1704班的林栋平时安静内敛,在课堂互动环节却主动为自己争取到发言的机会:“我爸爸是当地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的一名普通党员……他已经连续奋战40多天,我很担心他,更为他骄傲。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我想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我也希望自己向爸爸学习,成为一名敢担当勇冲锋的共产党员。”同班同学曹宇佳打开视频发言时,眼眶中闪烁着泪水,他动情地说:“如果奇迹有颜色,我想那一定是中国红!”

    “战‘疫’故事就是学生专业学习与价值引领的最生动教材。”该院学生工作负责人介绍说,“辅导员教师搭好台架子,专业教师唱好戏本子。思政与专业的这一密切合作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双课堂、广覆盖、重专业、深引领,教育效果如盐化水,山鸣谷应。”

    “每一座红色建筑都是一本生动‘教科书’”

    同样的实践也发生在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内,142名大学生组成服务团分赴各地测绘,将湖南当地的毛泽东故居、彭德怀故居、新民学会旧址等红色建筑,缩小成木质微缩版制作并展出。每件作品扫二维码,可以听建筑背后的党史故事。此举赢得了长沙市众多中小学生的欢心。

    建筑学院分团委书记、活动组织人王宇霖向记者透露,去年5月学院发出通知时,建筑学、城乡规划等专业142名学生和10多位老师报名。团队从湖南省革命旧址、伟人故居中,选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建筑,4人一组,30多个小组分赴长沙、岳阳、衡阳等地的城区及乡镇,进行现场测绘工作。

    王宇霖说,制作微缩模型专业性很强,正好跟学生的专业相符。整个制作的流程,首先是到现场进行实地调研和测绘,再在电脑上绘制数字化模型,然后到模型实验室进行模型材料的加工,通过激光雕刻机制作一个个零件,最后,手工进行拼接,完成一个比例约为1∶100的微缩还原建筑。

    用时最长的一场测绘,是在岳阳平江起义的旧址——天岳书院,“超过10个小时”。

    王宇霖说,一些建筑老师同学们可能要去上四五次。其间,学生就会对一些学过的党史有深刻的感受。“它不再停留于书本或者老师的讲述。大家会清楚地感受到发生的历史事件,是在哪一个场景里面。会让人设身处地地去想去还原。”

    “像我们小组制作的湖南自修大学旧址模型,小零件有100多片,其他体量大一些的可能超过400片。”该院2018级建筑学专业学生刘文轩说,有些建筑的柱子有着特别的纹路和肌理,这就需要多个部件拼在一起,才能复刻出一个一模一样的。整个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卷尺、激光测距仪、水平尺、水平仪、无人机、激光雕刻机等设备,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今年7月,他们把这些精心制造的红色建筑带到了山区学校。

    在邵阳市新宁县码头桥镇坪山村小学内,孩子们团团围住一座座做工精美、栩栩如生的微缩红色建筑模型,仔细打量,不时发出赞叹之声。

    服务团队员曹中富向小学生介绍我国传统建筑。在介绍到太和殿时,太和殿精美的重檐庑殿顶、精湛的斗拱结构引发了所有孩子的兴趣。他们还给孩子们分发了稿纸和彩色铅笔,开展了趣味十足的建筑手绘课。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照着建筑模型临摹湖南烈士公园、粟裕纪念馆、黄兴故居,有的则画出自己家的模样,还有的描绘着自己心中的乡村景致……

    “我也是大山的孩子。党和国家的培育让我有机会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如今走进大山,更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把外面的世界带给这里的孩子们,给他们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用红色教育、专业科普给他们埋下一粒种子。”服务团队员张荣告诉记者,他们还联系了长沙一些学校,将这一活动推而广之。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长期致力于培养基础建设行业“卓越工程师”的地方高校。该校党委书记付宏渊说,近年来,学校发掘了一条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有效路径,在思政课程中融入工程伦理、工匠精神等,构建了“家国情怀与工程伦理”“开拓创新与追求卓越”“工程技术与‘一带一路’”等具有工程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同时,妙用各类工程建设实例,将“抗震救灾”“抗冰复电”现场,港珠澳大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场景等嵌入课程,借此讲深政理事理、讲透工程伦理、讲好大国工程背后的故事,厚植学生爱党报国情怀,擦亮工程人才理想信念“底色”。

    “我们每年80%以上的工程类毕业生投身基础建设一线,毕业生就业率连年稳定在98%以上。一大批校友奋斗在港珠澳大桥、南海岛礁、洋山深水港、西电东送等国家重大工程,以及科伦坡港口城等‘一带一路’工程现场,为‘中国建造’贡献力量,在港珠澳大桥和南海岛礁工程建设中,有三分之一的重要技术骨干是学校毕业生。”他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洪克非 通讯员 方琼 叶正芳

责任编辑:许革,王聪聪,邹艳娟,李沛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