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 线下”“体验 实践”,实施“青春长征”行动

贵州:青少年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博天堂国际

中国青年报  |  2021-06-10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 通讯员 张淼绪

    团贵州省委举办贵州青少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青春长征”主题诗会。

    吴鹏站在狭小阴暗的房间里,低着头,努力不触碰到1.4米高的天花板。这个房间大约只有10平方米,开着一个小小的窗户。窗户只能通风,几乎没有光线射入。

    这是贵州省息烽集中营的一间禁闭室,70多年前,曾有1000多名共产党员和爱国进步人士关押于此。吴鹏只体验了10分钟就觉得腰酸背痛。他很难想象,当年的革命先辈如何忍受这种折磨。

    百年来,红色血脉一直在贵州大地赓续传承,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始终激励着贵州青少年坚守初心使命,在新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行。今天,一群又一群年轻人走进昔日烈士战斗过的地方,接受精神洗礼。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贵州各级团组织突出青少年群体,贴近青少年实际,通过“线上 线下”“体验 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青春长征”行动为载体,向全省青少年讲好党的百年征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于5月8日、5月31日分别参加全省主题团、队日活动,对全省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予以肯定,要求要创新方式方法,讲好党的历史,引领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

    突出组织动员 各领域青年深入参与

    5月初的一天,铜仁市万山区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李佳幸和20多个来自各行各业的年轻人一起,度过了一个特殊的下午。他们围坐在一张小圆桌旁,互相讲述自己了解的党史故事。

    李佳幸讲的是湘江战役,这场战役代价惨痛,红军损失了三分之二的兵力,鲜血染红了湘江,当地百姓流传着“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这次青年沙龙还有一位特殊的参与者——一名70多岁的老党员。老人讲述了铜仁市万山区的发展史,这座因矿藏而兴起的城市,又因矿藏竭尽而衰落,近年来又再谋发展、重新振兴。这些故事让江苏青年李佳幸感触很深。他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将近两年,却不知道它有这样艰辛的历史。

    这是团万山区委组织开展的“新青年、新风尚、学党史、跟党走”青年分享沙龙活动。多样的活动内容、轻松的活动氛围,让现场青年沐浴了一场别样的红色洗礼。

    今年以来,大三女生姚靓靓和“贵州大学大学生宣讲团”的同伴们一直很忙碌,姚靓靓这样的小老师要向同学们讲述她所了解的党史故事、红色精神。

    作为宣讲人,姚靓靓要自己先学习党史知识、党史故事,然后才能讲给同学听。她感觉,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的精神也得到了滋养。

    前段时间,姚靓靓采访了一对40多岁的遵义夫妇,他们2017年骑马重走了长征路。姚靓靓听男主人罗建华说,他以前只想找份月薪2000多元的工作,每天悠闲自在地生活,可是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路后,他的想法发生了变化——他觉得自己还年轻,不能就这么混日子。走完长征路回到家乡后,夫妻俩开办养殖场、种茶叶,不仅自己改善生活,还带动了乡亲们致富。

    经过半年来团支部的一次次学习,姚靓靓感觉自己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也越发深入。那对遵义夫妇的经历让姚靓靓重新认识了她所宣讲的那些名词:“‘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不是一个口号,真的有人用它砥砺激励自己。”采访完这对夫妇后,姚靓靓也把他们的故事融入到自己的宣讲中。

    贵州各级团组织围绕不同领域的工作实际和青少年需求,突出分类引导,面向学校、农村、社区、机关、企业、新兴青年群体和少先队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紧扣思想性和群众性,确保学习符合实际、各具特色、取得实效。全省7.19万个团组织全部开展学习教育,线上线下累计覆盖青少年2483万人次。

    强化品牌建设 在触摸历史中收获成长

    5月25日,遵义医科大学学生罗斗胜在娄山关毛泽东诗词纪念馆参加了贵州青少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青春长征”主题诗会。

    诗会在“觉醒年代·青春热血荐轩辕”情景剧中拉开帷幕,采用红色诗歌朗诵、红色歌曲演绎和vcr展播、情景剧展示相结合的形式,以“五四运动”为序幕,重点展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团结带领全党全国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

    罗斗胜印象最深刻的是诗会以娄山关为背景举行,现场青年吟诵《忆秦娥·娄山关》,情景再现红六军团困牛山战斗场景;讲述遵义会议精神,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那段波澜壮阔、披荆斩棘的峥嵘岁月。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一场主题诗会,更是一场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洗礼。

    团贵阳市委组织了一群年轻人到息烽集中营参观,在中建三局工作的吴鹏喜欢读历史,过去也多少听说过息烽集中营。但第一次走进息烽集中营、听到讲解员的细致讲解,他还是有些震惊。

    “国民党根据犯人等级和严格程度的不同,把监狱分成‘小学’‘中学’‘大学’三级,‘大学’关押的是最高级别的政治犯”。而当时息烽集中营对外宣称是所大学,监狱则美其名曰“斋房”。讽刺的是,各个监狱分别用“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命名,其中“义斋”是一所女监。

    美好的名字掩盖不了它的罪恶实质。被关禁闭时,人们只能弯曲身体站在低矮的房间里,一站就是一个白天,晚上睡觉时方能躺下。但晚上的情况也好不了太多,小小的房间里经常关着20多个人,睡觉只能侧躺,人们吃喝拉撒都在里面,盛放大小便的木桶很久才清理一次。

    吴鹏得知,最后从息烽集中营幸存下来的不足百人。他忍不住想象当时的环境,反思道:如果你处在这个环境中,会不会变节?“这不是一般人能经受得住的。”

    贵州各级团组织依托长征这张闪亮的红色名片,深入实施“青春长征”行动,把实践教育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环节,组织全省青少年到遵义会议会址、困牛山战斗遗址、四渡赤水战斗遗址等红色遗迹,重走长征路、重读战斗史、重温革命志。

    紧扣青年特点 掀起网络学习红色声浪

    接到做“我要记住您”h5的任务后,贵州青少年融媒体公司的李浔负责梳理贵州籍先烈的事迹并写策划方案,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周逸群烈士。

    小时候看电影《贺龙》时,李浔才知道,周逸群是贺龙的政委,也是他的入党介绍人,牺牲时年仅35岁。

    李浔记得,在小学课堂上,老师也给大家讲过周逸群烈士的故事。老师讲得很动情,同学们听得热泪盈眶。听完这些故事,李浔感觉周逸群烈士在她心中有了很鲜活的形象。李浔希望,自己也像老师一样,把贵州籍烈士的故事传递给更多人,让大家愿意去了解他们。

    为了搜集贵州籍烈士的事迹,李浔查了很多资料。这些资料零散分布在文史书籍、网络的各个角落,她花了一周多才做完策划方案。

    李浔和同事们打算为每位烈士选择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和一句话,文字方案敲定后,画面呈现是个更大的挑战。

    比如他们为周逸群烈士选择了一个伏案工作的场景,为了贴近历史,他们要考虑到当时的办公桌是什么样、笔是什么样等诸多细节。李浔说:“资料太碎了,遍布全网。”李浔和同事们找了很多那个年代的照片,把纪录片中有参考价值的画面截图,一点一点拼凑出完整的画面。这10位贵州烈士的h5画面,美编花了20多天才画完。

    大量搜集资料的过程,对李浔来说也是一次受教育的过程。这10位贵州籍烈士牺牲时都很年轻,最年轻的林青牺牲时才24岁。“原来理想和信念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

    “青春长征——贵州青少年学党史答题小程序”的制作者花维竺表示,能够制作这样一个小程序,感到十分荣幸,“我们也参考了现在青年易于接受的形式,通过扁平化的设计,制作了这样一款横版答题闯关的小程序,希望让广大贵州青少年学习了解党史知识。”

    既要有青年味、又要有知识性,还要让青少年都能喜欢,这样的要求对花维竺来说是一次考验。“为了让青年和少先队员可以分层开展学习,我们专门设计青年版、少年版答题闯关模块,同时也参考了目前主流的一些小游戏、小程序的模式,采取答题闯关抽盲盒的形式。从参与的人数和后台的互动留言来看,还是得到了青少年的认同。”

    “我要记住您”h5、“青春长征——贵州青少年学党史答题小程序”只是贵州各级团组织推出的诸多党史学习产品的缩影。团贵州省委还在贵州广播电视台宽带电视g tv开设了“青年大学习——百年风华正青春”党史学习宣传专区,统筹全省团属新媒体平台结合实际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题专栏,制作《探寻遵义1935》《天眼》视频产品,联合团中央推出讲述伟大长征精神的“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团、队课。

    为网聚青年力量,贵州各级团组织组织开展“写给党的三行情诗”“v.贵州网络红色声浪”红歌传唱等线上主题活动,累计吸引近1亿人次关注,积极进军网络主阵地、弘扬主旋律,持续掀起网络党史学习教育热潮。

    (本版图片均由团贵州省委提供)

责任编辑:陈凤莉,王国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