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账式周报消磨年轻人工作热情-博天堂国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1-09-09作者:之 初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果调研这届年轻人在日常职场中最头疼什么?周报和加班,估计名列前茅。

如今,大厂大小周开始取消了,周报还是取消难。对年轻职场人士而言,很多周报成了不胜其烦的负担,但又是职场的固化流程、通用仪式,躲不起也惹不起,只能疲于应对。

因为周报频繁普遍,不少年轻人调侃它是“职场生活中最反人类的一项任务”。更别提除了一周报告,还有月总结、双月总结,季度总结、年中review、年度复盘,年初务虚、年中自查、年末回顾……五花八门,形式多样,令人“头秃”。

周报让大家叫苦不迭,形式主义要背主要的锅。特别在一些互联网大厂,周报中夸大成绩的风气盛行,人均内卷之下,周报也变了味。

内卷在周报里的体现,就是职场人士开始攀比谁周报字数多,谁周报写得大而全。更糟心的是,因为领导没空关注到每个人,也就让摸鱼党钻了空子。同事里有的人明明没啥产出,但周报里总擅长把别人的功劳当自己的成绩,可谓“周报合并工程师”。

本想好好写周报的人,也会被带偏了,毕竟领导不会评估周报背后的真实度,很可能只是一扫而过,使得“糊弄学”高手纷纷上线,既然要“争奇斗艳”,谁还不会使劲表演?

于是乎,大家都开始在周报里生编硬造、胡诌八扯,废话连篇,复制粘贴一条龙,写出来就像流水账,毫无营养、没有价值,堪称消磨工作热情的第一大“利器”。

周报本身作为一种效率工具与管理手段,无可厚非。站在领导角度,周报不仅节省了管理者的时间,也是信息透明的一种体现。对员工来讲,周报也可以汇总工作、促进认知迭代。因而,周报并非一无是处,年轻职场人反对的不是周报本身,而是掉入形式主义陷阱的周报与日益僵化的周报制度。

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大家掉入一种思维陷阱,将谁周报写得好与谁干的活就多、谁效率就高画等号,这种评判标准与逻辑推论,太过片面武断,也导致了周报违背了其创设的初衷,没有了真诚,水分大增。

破除周报的形式主义迷障,第一步就是别再拿周报的好坏来衡量员工是否优秀,让周报归周报、考核归考核,还周报以纯粹,让其内涵简单点,回归初衷。

一个合理而健康的周报,其目的应该是复盘自己的工作进度,阶段性反思自己的项目得失,挖掘可以优化改善之处,进而把工作梳理得井井有条,安排得明明白白,让自己在职场中更加如鱼得水,对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说到底,周报是写给自己看的,而不是刻意写给领导看。如果单纯是为了应付上级,那就大可不必了。年轻人的大好年华,何必浪费在这类肤浅的职场表演上?

所以,年轻人还是要清醒一点,搞事业,不是靠在周报上内卷,切实提升自我才是关键。

责任编辑:白毅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