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产量“十八连丰”,种粮大户:增产有我-博天堂国际

第一财经  |  2021-12-07作者:邵海鹏

靠着今年的好年景,种粮大户刘松所在的合作社收获的玉米产量比往年多了20%。这让刘松及其他合作社成员欣喜异常。目前,刘松担任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桦泽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刘松从2009年就开始从事粮食贸易,并在村里面建了仓库,收购玉米、水稻。为了留得住工人,他决定“夏天种地、冬天收粮”。2013年他一头扎进了种植环节,后来成立了合作社,流转的土地也从最初的100多亩壮大到目前的1.05万亩。如此大力度的扩张,是刘松及合作社成员基于对粮食前景的看好,“每一年产量都有所增长”。

来自东北种粮大户的切实感受,正是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新千年以来“十八连丰”的一个缩影。

在河南省宝丰县的一处麦田里,一辆收割机在工作。(新华社资料图)

12月6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3657亿斤,增加267亿斤,同比增长2.0%。其中,秋粮产量10178亿斤,比上年增加191亿斤,增长1.9%。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副司长王明华解读称,2021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克服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粮食产量“十八连丰”背后

对于今年的好收成,刘松早有预期。“今年的积温要明显高于往年,这非常有利于玉米生长。”除此以外,桦泽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粮食产量增长,还跟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水平提升有密切关系。

据刘松介绍,合作社这1万多亩地,全部用于种植玉米,有七成属于土地流转,跟农户签订流转合同,租金三年一付;还有三成属于土地托管,合作社收取农户每亩地将近370元的托管费,代农户耕种,最后产量归农户所有。

在农资使用方面,靠着由中化农业提供的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map,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进行的测土配方,服务合作社选择了合适的种子、农药、化肥,不但每亩降低35元,节约了成本,有效应对今年的农资价格上涨,还带来了产量20%左右的提升。

2021年,全国各地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支持复垦撂荒地,开发冬闲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今年粮食总产量的增长,源于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1295万亩,增长0.7%,以及粮食作物单产比上年增加4.8公斤,增长1.2%。

值得关注的是,粮食产量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比如,玉米作为高产作物,虽然受河南等黄淮海地区洪涝灾害影响,每亩产量同比下降0.4%,但种植面积同比增长5.0%,产量增加238亿斤,同比增长4.6%,占全国粮食增产量的89.1%。

由于大豆收益与玉米相比较低,农民种植意愿减弱,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有所下降。

“东北熟,天下足”。今年,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合计增产达188亿斤,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70.3%。其中,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5%,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

在哈尔滨市巴彦港镇五星村农民程显义家院内,玉米通过传送带进入玉米架子。(新华社资料图)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王士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谷物播种面积同比增加2.3%,这是近些年很少见到的现象,说明中国政府推动的防止“非粮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他提到,今年的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并增产,跟科技进步、政策支持和整体农业生产气候向好三个方面有关。

具体来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突破60%,科技已成为重要驱动力;同时,以收入补贴和成本补贴为核心的收入支持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粮食种植者的种粮收益;第三,今年天气情况总体有利于粮食稳产增产,此外,抗灾能力的提升也大大减少了成灾面积,即使个别年份出现了区域性自然灾害,也会在最大程度上消除灾害的实际影响。

不断涌现的种粮大户

流转土地,形成规模化经营农业,并非东北特例,而是已在全国流行。“大国小农”的农情正在发生改变。

林家河是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的种粮大户,流转了将近500亩水田,租金为每亩1350元。由于土地为广东省高标准农田改造土地,每年每亩可获得近700元的减产补偿,以及300元左右的种粮补贴,这让其流转土地的成本大为减少。

据林家河介绍,当地种植户早稻单产普遍较好,亩产能够达到1000斤左右。受天气因素影响,晚稻产量普遍只能达到每亩800斤左右,比往年下降一成。

他说,农业规模化经营后,尽管喷防可以使用无人机作业,以及机械化收割,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工成本,但如果管理上稍有不注意,就有可能影响收益。

周明照是湖北省安陆市丰成香稻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法定代表人。从2012年开始,该合作社流转将近6000亩土地,种一季中晚籼稻、再种一季小麦或油菜,至今已有10年时间。

这些年来,水稻的亩产量也经历了从最初只有400公斤,逐步提高到500公斤,再到600公斤的转变。

他解释称,地方政府这些年来提供的地力保护补贴、种植补贴、农业保险,从宏观上保障了水稻的丰产丰收,再加上社会化服务组织从种植、农药到化肥,提供全流程服务,尤其是产后来自加工企业的市场化收购,每斤比普通产品的市场价格要高0.08~0.1元。“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这对产量的提高、农民的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

合作社在每一年年初准备播种的时候,就跟当地龙头企业签订好了订单。据周明照介绍,合作社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帮助散户农民把土地集中起来,有人耕种,才能持续发展。

他说,合作社所在的棠棣镇是安陆市的一个城郊乡镇,进城务工方便,青壮年多选择外出打工,留守农村的多为老人、小孩。合作社成员多为55~65岁老年人,出去打工年龄大了,在家带孙辈时间充裕,于是就挑选种田能手,成立合作社,把农户组织起来打理土地。

赵元俞是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的种粮大户,以有效的公司运营管理,经营着数千亩的土地。“(规模化)种地效益还不错,要不然也不会从500亩,发展壮大到目前的5000多亩。”

2007年,赵元俞从规模种植棉花起步,最多的时候,曾经种过900多亩的棉花。后来,开始专业种植小麦、玉米。由于是小麦、玉米兼作,小麦今年是正常年景,产量稳定。至于玉米,受阴雨天气的影响有所减产,不过价格高于往年,效益还不错。

之所以不断扩大流转土地的规模,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农资采购方面,有价格优势。”

随之而来的,是流转土地受到市场追捧。对于流转土地的租金上涨,种粮大户印象深刻。在高唐县,一亩地的租金从2019年800元,涨到2020年900元,再到如今的1000~1200元。虽说合同是5年一签,但租金还是随行就市。

赵元俞称,土地租金上涨是大势所趋,已经降不下来了,除非不流转。下一步的竞争是种粮大户之间的竞争,只有把土地种好了,提高产量,才能更好发挥规模效应。

责任编辑:陈戈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