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热议青年发展问题——

让青年在高质量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博天堂国际

中国青年报  |  2022-03-07作者:李华锡

    闫春旭是江苏人,2018年本科毕业后到北方一所城市读研究生,其间他曾想去一线城市发展,但最终还是选择到南京工作。

    “我是被南京对青年的友好环境和政策吸引了!”去年毕业季,闫春旭来南京找工作,坐地铁时听到了一则播报:南京地铁祝福毕业生,前程不堵车,未来不晚点,毕业快乐,好运常伴。

    “这也太暖心了,马上就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好感。”他了解到南京每到毕业季和开学季,地铁都会有专门的语音播报,路过每所高校的播报语音都不一样,而且年年不同。

    后来他留在南京工作,享受到了见习补贴政策,每月有补贴约1600元,补贴3个月。他说,虽然一个人在南京,但是这些政策和环境,让他有了家的感觉。“这就是青年友好型城市,也是我心中的理想城市、发展型城市。”

    因为工作原因,全国政协委员、云南联通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云勇经常和年轻人打交道。他在调研中遇到过很多像闫春旭一样的年轻人,多数在对比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后,选择了后者,“因为当地的城市给了年轻人很多福利和政策,可以让年轻人很快融入进来,反而一线城市做到这些比较难。”

    近年来,为吸引青年的加入,不少城市提出了一系列建设青年友好型、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战略、政策。围绕青年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对优秀青年的吸纳力、吸引力。

    早在2017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规划提出“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的重大理念。近年来,共青团组织从县级试点和青年发展型城市两个角度,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在基层纵深实施。目前,77个县区开展规划实施县级试点,深圳、成都、洛阳、苏州、保定等87个地级以上城市探索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地方纵深实施规划形成“星火燎原”态势,青年优先发展理念逐步得到普及。

    城市为什么渴望留住青年

    看到全国各地都在想尽办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傅勇林感到很欣慰。他认为,城市的未来取决于青年,城市发展的高度也取决于青年。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傅勇林多年来一直关注青年发展问题,也关注到成都市为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和青年发展型城市作出的努力。

    面对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这一重大命题,傅勇林认为,近年来,很多城市都碰到了人口难题,主要是城市的人口规模、人口质量、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主要的变化体现在人口的规模越来越大,人口的结构需要优化调整,人口的质量和分布也需要认真调整。”

    傅勇林表示,以成都为例,其现在的常住人口已经超出2000万,户籍人口实际上远低于这个数字。由于人口结构问题,老龄化严重,吸引青年和留住青年成为当务之急。

    城市发展关键在人,为此各大城市不时上演“抢人大战”,一些城市开始探索在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和青年发展型城市上,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杭州出台“人才生态37条”,重点实施“青年人才弄潮工程”;武汉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致力于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成都以“成都对青年发展更友好、青年对成都建设更有为”为理念,印发《青年友好城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动工作方案》;宁波举全市之力打造“青年友好城”,出台《关于宁波市集聚全球青年才俊打造青年友好城的实施意见》;深圳提出推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编制《深圳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规划》;山东启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成为首个在设区市和县(市、区)同步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的省份……

    这些城市紧扣青年需求导向,提出多领域具体措施,力求让青年在当地高质量发展中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那么,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有哪些路要走?又该如何进行创新建设呢?

    多年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胡卫曾跟随全国政协调研组赴15个省级行政区考察,多次就青年发展问题进行调研和座谈。他认为,让城市里的年轻人留下来,有发展空间,有所作为和创造,首先要有好的制度。要制定有利于年轻人的政策法规,要一以贯之,不能朝令夕改,让年轻人手忙脚乱。

    “有些用人制度不适合把人才留在城市。”他说,用人制度首先要能够发现人才,应该把企业的用人端和培养端关联起来,“特别是大企业,需要的人和培养的人要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其次要有好的环境,有利于青年成长的环境。他建议青年发展型城市要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公租房。“让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可以享受到住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

    张云勇认为,现在的产业结构转型,离不开青年一代。建设青年发展新城市,对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很有帮助。

    “但想要留住人才,有相当大的难度。”他曾长期在中国联通集团研究院工作,在引进青年时遇到了一些问题。“青年的诉求要真正匹配的话,可能要花很大的力气去规划和建设。”

    “不要让青年来了人却寒了心”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关键还是要做好后半篇文章,引进来也要留得住。”张云勇认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友好是第一位的,不要让青年来了人却寒了心。”

    今年春节前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推出的系列网络互动微调查,开设了我与“青年理想城市”的故事板块。调查显示,排在“青年理想城市”特点前三的是青年环境、青年文化氛围以及青年就业创业的便利性。

    在武汉工作的聂骁也看到了这个调查。曾辗转过3个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他,更能体会到“青年理想城市”对于青年发展的意义。2018年大学毕业后,抱着去大城市闯一闯的心态,他从武汉来到一座一线城市,一年后,他辞职来到西部一所省会城市工作。2021年,他又回到了武汉。他理想的城市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层面,让青年切实获得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另一个是环境氛围层面,让青年在更加宽松、包容的环境下生活,活得更有尊严、更有梦想,感受到自己可以融入城市,并感受到城市的人情味。

    近年来,团中央也非常重视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2月14日召开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要不断完善青年发展规划的实施机制。把青年发展纳入政府事务,强化部门之间的工作对接、政策协同。推动青年发展规划在地市、县区深化,加强对基层的指导,构建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工作体系。推动青年发展规划与国家“十四五”规划衔接,把中长期发展目标细化为年度工作任务。

    本报北京3月6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华锡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潘圆,李立红,王钟的,秦珍子,张玉佳,李晗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