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 找回忆 增信心

从党的百年征程中汲取奋进力量-博天堂国际

中国青年报  |  2022-07-04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
7月3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内,一名参观者观看雕塑《艰苦岁月》。 新华社记者 潘旭/摄

    什么样的物件让人看到眼含泪水,什么样的展馆吸引人一来再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展线全程达3.5公里。90后讲解员陈倩身边,常常有小朋友拉着她的手,生怕错过了哪部分;72岁的王同德走了3个小时,没歇脚、没喝水,连道“不累,看得高兴”;展厅结尾的留言簿上,年轻人自发写下“强国有我”“不负韶华”。

    自2021年6月18日开馆以来,超过100万人来此参观,从党的百年征程中汲取奋进力量。今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位于北京中轴线北端的这座红色新地标,正焕发无限风采。

守初心,史诗般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可爱的中国》手稿;为解放上海而牺牲的烈士周果生的最后一封家书;血战上甘岭的弹片土;邓稼先领导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所使用的手摇计算机;1998年抗洪立起的“誓与大堤共存亡”的生死牌;抗疫中的党员请战书……2500余幅图片、4500多套文物实物,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跃然其中。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工作人员陈天宇带孩子去过各地的不少红色场馆,今年“七一”到来之际,全家又来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在他看来,与其他展馆不同,它是对党的百年历史里程碑式的记录,高度凝练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救国、兴国、强国。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到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历久弥新。

    当沉浸式还原红军长征场景的影片播放时,陈倩观察到,一些老人的眼里噙着泪花。观看开国大典的影像资料时,眼角湿润的老人又竖起了拇指,跟身边的家人说:“你看,我们国家终于站起来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是历史的选择。”年近九旬的李荣启清晰记得,她在1952年10月1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只有18岁,如今党龄已有70年。她回忆,那时的中国百废待兴,急缺人才,年轻人的革命热情都很高。李荣启就在那一时期接受了大学教育,后来成为北京开放大学的一名教师。

    从“飞越中国”影院走出来的舒年新,直呼“内心澎湃”“激动感动”。在这里,观众坐上“飞行器”,不仅可以身临其境,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还能跟随火箭发射,探索浩瀚宇宙。去年国庆节前一天,他从老家湖南邵阳赶来北京,特地选在10月1日来到展馆。

    这位坚定的共产党员年轻时交了不下20份入党申请书。“上世纪80年代,入党特别难。”舒年新不懈地写,把自己的理想信念报告给组织,在工作中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10年间,他从小学教师变为文化部门的基层干部,看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这是因为,党的心里想着的是每一位人民群众。”

    2022年,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与时俱进,丰富文物实物、图片视频,增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重要活动以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相关内容,神舟十二号飞船搭载的党旗也被纳入馆藏。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当天,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成为到访该馆的首位外国元首,他说:“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精彩绝伦的展览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对我们认识世界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找回忆,全景式再现激情燃烧的岁月

    走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展区,场景转入日常的生活和火热的建设画面中来。从风靡一时的“三转”“一响”“一咔嚓”,到油票、粮票退出历史舞台,电视、电脑进入千家万户,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这里不仅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地,也是伴随时代变迁,我们老百姓生活变化的展现。”讲解员徐瑞说,观众看到老物件时很欣喜,仿佛回到了他们小的时候。

    对徐瑞来说,一遍遍地讲着当年的历史一点也不枯燥。她每天都会遇到可爱的观众、新鲜的故事,观众会把自己的经历向大家分享。

    一次,徐瑞介绍到改革开放时期,现场一名曾站在“小平您好”方阵里的观众,向大家讲起用床单制成“小平您好”条幅的幕后趣闻。

    在三大战役立体展示区,王同德转回头来,又仔细看了一遍。年轻时,他曾在新疆军区的部队服役,守边的日子令他一生难忘。他感慨道,“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

    包钢退休职工芦小蒙已是第二次来党史展览馆,对他而言,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就是“当时的本能,任何事情都做得很认真”。

    上世纪80年代,包钢年产100万吨已经是非常大的数字,现在1000万吨也不成问题。技术飞速发展,如今钢铁行业实行超低排放,向绿色低碳转型,“跟以前更不可同日而语了”。

    增信心,年轻一代从历史中获得自信

    无论什么时候走进展馆,年轻的面孔都随处可见。一名大学生的手机壳印着蔡元培的插画形象,还有“新青年”“觉醒”的字样。一个提前半小时排队等待进馆的00后女孩说,自己对党史感兴趣,特别能从其中获得精神力量。

    据统计,截至2022年4月底,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共接待团组5000余个,接待社会公众超过100万人次,其中青年学生10余万人次,形成参观热潮。

    一些年轻人是带着问题来观展的,有的专门找到五四运动展区,查找相关的历史知识;有的面对重大议题,一边观展一边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试图在这里寻求答案。

    每逢周末,节假日,参观者常常是扶老携幼,全家出动。

    看着一枚工艺十分粗糙的炮弹,北京石油附小的程兰芯久久驻足,那是大革命时期的武器。

    “武器有代差、人民极端贫困,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却能办成一件件大事,关键就在组织,这也是这个展馆最重要的意义。”父亲对程兰芯说,现在很多事情想要做成,也要依靠组织的作用,凝心聚力。

    10岁的程兰芯是个“小历史迷”,她会自己查资料,阅读地道战的相关书籍,她说,“不能不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父亲告诉她,“你们少先队在共产主义青年团之前,再后面就是共产党,所以你们实际上是党的预备队。”

    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有家长认为,现在外界的诱惑很多,怎么让孩子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在这个馆里可以找到答案。

    展区结尾处的桌子上,放着几本厚厚的留言簿。刚看完展览的观众揣着满心的感怀,找到这里抒发,他们郑重地写下所思所盼。一些孩子画出他们印象深刻的场景或人物,红旗汽车、天安门广场、白衣天使……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将2021年的留言收集整理,精选存档。“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青春宣言多次出现。“参观展览更加坚定了我立志从军报国的心。”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学生李昊天写下自己的理想,“争取考上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张思德传人。”

责任编辑:张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