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下调大额存单利率 未来银行降息成趋势?-博天堂国际

新华社  |  2022-04-30

新华网北京4月29日电(李函林)大额存单历来是商业银行的“揽储利器”。4月25日以来,多家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下调了不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而大额存单销量却频频出现“一单难求”的现象。

下调存款利率后会给银行带来哪些影响?市场融资环境是否会有改变?业内人士认为,受近期政策导向及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未来大额存单利率仍将是下行趋势。

多家银行下调定存利率

当前,部分银行下调了不同期限大额存单的利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国有大行的2年期、3年期普通定期存款利率均已下调10个基点(bp)。

记者通过银行网点实地走访、app查询等方式了解到,在售大额存单中很难见到年利率在3.5%以上的产品。不少银行1年期、2年期、3年期的大额存单额度较为紧张,甚至部分已售罄。

中国银行app 4月29日大额存单利率

中国银行app显示,目前,1年期、2年期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为2.1%、2.6%和3.25%,2年期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较之前均下行,此前2年期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为2.7%和3.35%。

相较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以及中小银行的揽储压力更大,因而存款利率一般更高。多家股份制银行也于近期下调了中长期存款利率。

民生银行app 4月28日大额存单利率

4月28日,记者走访民生银行北京长椿街支行,该行工作人员说,近期购买大额存单和定期存款的客户较多。“如果有闲置资金,可以配置一些大额存单产品。目前额度紧缺,购买需提前预约。”

据悉,民生银行已下调大额存单产品利率。目前,20万元起的1年期、2年期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为2.3%、2.9%和3.4%,部分大额存单产品额度显示“售罄”。

多因素引发大额存单利率下调

记者注意到,各家银行、乃至同一家银行不同分行间的调整节奏和幅度不尽相同,不同银行网点间、线上线下业务办理都可能会有不同的利率显示。

大额存单各家银行的利率设置,采用“央行基准率 基点”的方式计算。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说,我国已经在形式上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银行在存款利率定价上拥有较大自主权。

“不同银行会根据自身资产负债结构、业务发展战略、对未来流动性判断等因素,采取差异化的策略。”董希淼说,同一家银行在不同阶段,同一家银行的不同分行,也可能采取不同存款定价策略。

“存款利率如果太高,贷款的利率就很难降下来,企业融资成本也就很难降下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今年初的国新办2021年金融数据发布会上说,“我们现在下了大力气,维护存款市场的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推动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对于下调存款利率给银行带来的影响,多位专家表示,大额存单对银行来讲是一种负债,而利率的降低,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业内人士指出,自今年资管新规实施以来,许多银行理财产品在净值化后出现“破净”现象,且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相关定存产品受到市场热捧,导致了部分居民资金流向了大额存单。

“目前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状态,市场资金供应较为充足,4月25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银行‘不差钱’且从央行获得的资金成本下降,推动存款利率下行。”董希淼说。

作为保本类理财产品并且拥有相对较高的收益率,一些偏好稳健型收益的储户适度增加了大额存单的购买量,使部分银行出现大额存单额度相对紧张的情况,供需关系推动了大额存单利率下行。

存款利率短期降幅有限并长期下行

根据部分银行披露的2021年年报显示,从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净息差看,无论是国有六大行还是股份制银行,净息差延续收窄态势,且今年银行净息差仍存在下行压力。

各大行普遍认为,尽管面临净息差进一步缩窄的挑战,但仍有信心通过主动的资产负债管理,为进一步让利实体打开空间。当下,加强负债管理、缓解息差压力成为多家银行今年的重点工作。

专家表示,长期来看,将会有更多银行加入降低大额存单利率的队伍,通过此方式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同时由负债端传递到资产端,为资产端让利实体经济拓展空间,保持自身净息差。

“受疫情影响,在政策引导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背景下,银行业适度加大了贷款让利幅度,适度转移负债端压力。”董希淼说。

多家银行表示,此次调整中长期存款利率上限,有助于优化银行存款期限和结构,稳定存款成本。通过稳定存款成本,也有助于银行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而除了大额存单外,专家预计,未来一些中长期的存款产品利率皆会出现调整,但短期内降幅有限,中长期看还是呈下行趋势。

“受内外部因素影响,市场无风险收益下行将是长期的趋势。从长期看,存款利率下行是必然趋势。”董希淼认为,随着存款利率逐步下行,银行负债成本将有所降低,有助于保持利差基本稳定,进而提高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向实体经济让利的意愿和能力。

责任编辑:胡庆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