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颗子弹都发挥应有的作用-博天堂国际

——记武警西藏总队某中队副小队长杨友刚

中国青年报  |  2022-08-22作者:杜佳冰 赵荣虎


    “狙击枪王”杨友刚被战友们称作“魔鬼”,因为他训练起来很“疯狂”,“对自己特别狠,对别人也比较狠”。

    射击训练都是打靶子,而武警西藏总队某中队副小队长杨友刚首创了“信任射击”训练,直接把狙击手对面冷冰冰的靶子换成了真人,这一危险系数陡增的课目给不少特战队员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也在中队引起了不小争议。

    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一条视频新闻中,杨友刚在房顶据枪瞄准,特战队员周家华在远处扮演被“犯罪分子”劫持的“人质”。“距离120米,东风,风速4米/秒。”听着战友的报告,杨友刚凝神静气、果断击发,模拟犯罪分子头部的水气球被击中后水花四溅。网友们纷纷留言,“充当人质的那个人太不容易了”。

    “实际作战中,狙击手面对的都是大活人。一个优秀的狙击手,不可能永远只瞄着靶子进行射击。”三级警士长杨友刚说,只有将训练与实战对接,当任务来临时才拉得出、上得去。

    杨友刚曾参加过一次重大任务,那次行动中,他失去了自己最亲密的战友。“那个时候我就意识到,作为一名特战队员,没有好的军事素质就打不了胜仗。”这位神枪手说,从那以后,他就开始了对实战化训练近似疯狂的追求。

    一次比武,他在坚硬的石块上完成了“两公里爬行”课目,浑身被磨得血肉模糊依然坚持到底。他也曾在瓢泼大雨中一动不动保持卧姿据枪4小时,成功命中只每次显示3秒的4个靶标。狙击手培养专注力时,经常采取在5毫米左右的米粒上用普通的缝衣针钻洞,别人一粒米钻3个孔,杨友刚可以钻5个。

    他们使用的狙击步枪有效射程是600米,但高原上到处都是荒山,草丛和树木极少。实战中,很难在近距离位置找到适合潜伏起来狙击的条件。“如果能提高狙击射程就更好了。”杨友刚想。

    他查阅各类书籍,对比分析国外超远距离射击的成功案例,不断琢磨着弹道和射程的关系。渐渐地,经他修正过的狙击步枪开始能击中700米、800米的目标……弹道修正参数不断地扩展。

    这一天,目标矗立在1200米外。拉萨的午后,云淡风轻,杨友刚调整完参数后开始射击。

    “报告参数!”“全程西北侧风……可以射击!”

    “砰!”枪声打破了山谷的宁静。“命中目标!命中目标……”对讲机里传来兴奋的呼喊,从来喜怒不形于色的杨友刚一下子跳了起来,朝目标狂奔而去。这一次,他把狙击步枪的射程提高了整整一倍,填补了高原狙击的空白。

    “友刚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狙击有一股倔劲。”和杨友刚一同在高原上战斗了10多年的刘定伟说。

    早年的一次训练,杨友刚通过窗口靶向外打击目标时,目标并未应声倒地。“这是你计算方法错误导致的。”训练复盘时,导调员的话让杨友刚十分困惑,后来战友用高等数学理论进行讲解,他才知道狙击不能单靠经验,理论学习同等重要。

    杨友刚买来数学、物理教材,但看着书上的数列、极限、微积分等知识,学习底子薄弱的他“仿佛在看‘天书’”,他就从射击急需的力学和运动学知识开始学起。

    刻苦自学的同时,杨友刚还拜刚下队的大学生士兵为师,常常追着他们问问题。时任中队长的刘定伟晚上查哨时,总能见到杨友刚一个人在学习室里挑灯夜读。

    后来的一次比武中,杨友刚灵活运用数学和物理计算方法,测算出了弹道的射击诸元,成功命中了超高难度的狙击目标。

    那一年,多国特种部队受邀访华进行军事交流,杨友刚负责展示“移动中对移动目标狙击”这一难度很大的课目。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的杨友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说:“这不仅关系个人能力,更关乎集体荣誉。”

    “杨友刚,沉住气。”他在心里不停给自己打气,现场安静得只能听见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大家都期待着这位中国军人的表现。

    观摩现场,人头攒动。杨友刚在来回移动的轨道靶位上认真测量着风速等各种数据,不断修正弹道。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家都等得有些焦急。杨友刚果断抓住时机,扣动扳机。报靶显示,正中“歹徒”半身靶,观摩团瞬间沸腾,传来持久的掌声。

    杨友刚最终打出了三发全中的好成绩,得到了观摩团热烈掌声,赢得一枚荣誉勋章。

    这位神枪手说:“有人问我,我的梦想是什么?我的回答很简单,就是成为永无一失的‘高原枪王’,让每一颗子弹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刘定伟说:“杨友刚不仅是一名出色的狙击手,更是一名优秀的狙击教练员。”2009年起,杨友刚先后担负支队、总队和武警部队狙击教学任务,还多次受邀到解放军部队展开教学任务。从一个人强到一群人强,近年来,杨友刚累计培养出了200余名教学骨干。

    “如果没有师傅,我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成绩。”2020年12月,武警西藏总队某部女狙击手达娃卓嘎,被评为第23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给杨友刚报喜。

    2018年,武警部队在南京举办特战骨干集训考核,达娃卓嘎主动请缨,参加女子狙击课目。集训前,她已经强化训练了一段时间,但射击成绩提高很慢,她想到了“高原枪王”杨友刚。

    此时距离集训开始已不足一个月,杨友刚利用大小不同的豆袋,放置于达娃卓嘎的据枪位置,辅助达娃卓嘎调整自己的据枪和瞄准方法,指导她一次次突破训练瓶颈。达娃卓嘎的狙击水平提升飞快,最终在高手如云的集训队中,取得了女子狙击组第二名的好成绩。

    从军19年,杨友刚被评为全军备战标兵个人,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每天带着战士们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他从未松懈,“拿起狙击步枪,我的眼里只有目标,我时刻准备着,为党和人民去战斗”。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杜佳冰 通讯员 赵荣虎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李立红,惠滢,焦敏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