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乡村振兴“原动力”-博天堂国际

中国青年报  |  2021-02-18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今年春节前,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定远县吴圩镇西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萌萌还在抓紧调研。去年,她跑了全国近20个城市,随身携带的红色笔记本上,写满了她调研的心得体会、思考感悟,更见证了她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担当。

    作为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她的调研主题一直聚焦乡村产业振兴和青年人才培养,“数字乡村”“新基建”“电商直播”是她近年提出建议的关键词。“春节前后,我在村里走访,除了宣传疫情防控政策,还要给返乡的青年讲家乡政策,也帮企业招工。”她说。

    一个合肥工业大学学法律的大学毕业生,为何来到村里工作?这还得从8年前说起。2013年,王萌萌在学校听了一场安徽省优秀村官校园分享会,她深受触动:“与繁华的城市相比,农村更需要年轻大学生去改变。”毕业后,王萌萌做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刚到村里,王萌萌几乎见不到年轻面孔,当地还保持“一麦一稻”的种植结构,地里收成不好,很多村民的房子是“水帘洞”,村里生活垃圾无处不在。

    她踏进水稻田,深入村组、进门入户掌握村情,与村“两委”成员一起,为村里确定了新的发展思路:这里离合肥、南京等地不远,可以发展现代农业、旅游观光。

    “我们在田里种了大半辈子,没能让腰包鼓起来,你一个大学生村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增收?”起初,村民们并不买账。

    王萌萌没有气馁,她筹钱并申请创业贴息贷款,流转100亩土地,于2013年8月创立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2014年5月,她创办皖圩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乡镇农户种植水蜜桃、车厘子、西红柿等蔬菜瓜果,共计3000多亩,户均增收1万余元。

    2015年开始,来西孔村采摘草莓的游客络绎不绝,路过的村民感慨:“看不出来,做这个还蛮吸引人的,还能带来收入。”

    王萌萌还四处邀请专家免费举办农技服务讲座。她以务实、勤恳的态度慢慢打开乡亲们的心门,也打开了工作局面。2019年,西孔村脱贫摘帽。

    在农村待了将近8年,在她看来,“虽然自己的工资不多,但能带动很多农民增加收入,非常有意义。”

    得益于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这位32岁的全国人大代表对农村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她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城乡信息化分化现象突出,城乡信息化人才配置失衡。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她建议,加大基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挖掘数字经济潜力,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让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

    2020年以来,村民外出务工受到疫情影响,这些务工人员的就业如何保障?王萌萌和同事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并帮助返乡农民工找工作,还指导在家农户种植薄壳山核桃。

    “疫情造成一些蔬菜水果出现滞销。”她想到,要让农产品搭上直播“顺风车”。走访调研中,她发现很多青年农民对直播感兴趣,但由于缺乏技术,不敢尝试。

    2020年5月,她找到电商技术人员为村民、种植大户培训直播技术。“今后在乡村推广直播带货是一条路子,可以带动产业振兴。”她说。

    去年,在云南临沧市调研时,王萌萌感叹于当地香橙产业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我们西孔村虽然有人种地,但销售渠道、物流水平等存在短板,发展的系统性不足,这也是全国农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她认为,应充分发挥企业家、致富带头人作用,发展一批创新创意农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同时加大对农村产业科技研发投入,吸引外地有实力的企业带动基础产业发展。

    “年轻的综合型人才是产业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王萌萌认为,有理想、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回农村之后,关键问题还在于如何把他们留住。

    今年全国两会,她将继续呼吁相关部门出台、完善激励措施,激发青年村干部、大学毕业生干事创业热情;建立多层次、多样化培训方式,将返乡创业人员引向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定向培养农村科技型人才。同时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解决本地和外来人才的医疗以及子女教育等问题。

责任编辑:李立红,惠滢,焦敏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