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新内涵新要求-博天堂国际

人民论坛网  |  2021-04-16作者:贾立政

  党员干部队伍是人民信赖的代表,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坚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坚定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强化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年轻干部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201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已主讲了四堂“第一课”,这四堂“第一课”既是讲给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的,也是讲给全党各级党员干部的,就作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应进一步深刻学习领会其深刻思想内涵、深远指导意义。

  作风建设这一主题主线贯穿四堂“第一课”始终

  2019年春季学期的“理想信念课”,要求干部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2019年秋季学期的“斗争精神课”,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2020年秋季学期的“能力提升课”,着重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2021年春季学期的“作风建设课”,要求年轻干部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纵观四堂“第一课”,作风建设是贯穿其中的重要主题主线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守绝对忠诚的政治信仰、坚定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坚持迎难而上的问题导向、树立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发扬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这些都是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新内涵、新要求。对广大党员特别是年轻干部而言,要更好地成长成才,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是首要标准,敢于斗争、勇于担当是基本态度,提升能力、解决难题是必备素质,发扬传统、加强作风是根本保障。从“理想信念课”到“斗争精神课”,从“能力提升课”到“作风建设课”,“四堂课”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主题鲜明,凸显了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发出继承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开展具有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总动员。

  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百年来积淀的光辉精神财富、不朽制胜法宝

  光荣传统只有在传承中才能继承下来、传播开来;优良作风只有在持恒坚持中才能弘扬、才能光大。我们之所以去继承、去弘扬,一方面因为这是我们党的立身之本,党的传人对此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在于,“好的作风”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实践意义。

  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如同明镜,照鉴着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一个政党理想信念坚定,就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理想信念淡薄,就会成为乌合之众,甚至风一吹就散去。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百年来,无数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根本上靠的就是这种信念信仰。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作风与信念之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关系,就是外表与内里的关系,内里的灵魂高尚了,外表的作风才能清正。当作风不实不正不廉,一定是理想信念上出了问题。因此,我们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真正让理想信念成为干部心中的灯塔。

  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如同利剑,是干事创业、披坚执锐、善作善成的法宝。优良作风作为真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鼓舞着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为实现崇高理想和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从革命战争时期抛头颅洒热血的不怕牺牲气概,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千疮百孔局面的艰苦创业品质,再到改革开放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精神,等等,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生动诠释,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标识,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险、奋勇向前、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传家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党中央一声号令,数万“白衣战士”闻令而动,广大基层社区干部更是日夜奋战在一线,这些都彰显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体现出党员干部的奉献精神,更是党员干部优良作风的有力证明。广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发展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披荆斩棘,迎接新挑战、开拓新局面。

  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如同号角,永远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砥砺品质、争当表率。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鱼水情深、同甘共苦。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领导干部的作风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具有上行下效的重要示范引领功能。正是靠着优良作风,我们党才能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面对“两个大局”的严峻考验,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作为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我们党更要靠好的作风砥砺品质、树立形象。好的作风传承就是争当表率、争做示范,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方针政策看齐,以典型为镜,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求落实到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

  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如同灯塔,矗立起凝聚党心民心、勇立时代潮头的崇高力量。老百姓认识和评判一个政党,最直接、最有力的依据就是其作风。“日穿草鞋,夜打灯笼”的苏区干部,唤起了工农千百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长期锤炼,锻造出一支所向披靡的人民军队。当年,解放军进入大上海时,指战员们不扰民,和衣而卧露宿街头。这样的一幕幕深深震撼了见惯官骄兵逸的上海市民,使新政权迅速站稳了脚跟。毛泽东一句“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道出了共产党人创造历史的奥秘:以优良作风感动人民、赢得人心。“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事实反复证明,党内风气好,党和人民就能够团结一致,攻坚克难;而党内风气不好,党群关系就会受损,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会受挫。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我们党更需要通过扎实的作风建设凝聚人心、上下同心,汇聚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

  深刻把握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新内涵新要求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 “两个百年”历史交汇, “两个大局”交织交融。在这一重大历史节点的“开学第一课”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党员干部队伍特别是广大年轻干部的作风建设进行了六个方面的新概括:对党忠诚(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理论联系实际(前提是学懂弄通理论、掌握思想真谛);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开展自我批评;敢于斗争(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艰苦奋斗(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以问题为导向,以方法为引领,六个方面的新概括增强了作风建设的系统性、针对性,并对新时期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新要求。

  对党忠诚,做自觉自律的赤诚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两个维护”日益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但也必须看到,仍然有少数党员干部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意识还不够强,“四个意识”没有真正入脑入心,在“两个维护”上还有差距,有的甚至搞“两面派”、做“两面人”,伪忠诚现象时有出现,值得重视。“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以先辈先烈为镜、以反面典型为戒,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被赋予新内涵、新要求。以理想信念砥砺对党忠心,要求党员干部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重大部署,确保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自身主责主业、党的建设同向发力,并应以此为契机,以革命先辈先烈为镜,深入对标革命先辈先烈;以时代浪潮荡涤对党的忠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不断提升政治能力担起工作职责;以担当作为谱写对党的忠心,要求党员干部应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和钉钉子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亮剑、敢于负责,让歪风邪气没有市场,让担当实干、敬业奉献的正能量不断弘扬。

  理论联系实际,做砥砺前行的实干者。新时代呼唤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时代、指导新实践。但是,在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上,现阶段有的干部依然存在如何真正学深悟透、入脑入心和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有效结合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理论应用方面存在“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本领赤字”。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年轻干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他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出现严重曲折。因应新变化,对标新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到“点”“线”“面”相结合,练就理论联系实际的真功夫。一是常学常新扩展“知识面”,扩展知识宽度,提升理论深度,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水平适应事业发展需要;二是知行合一画好“连接线”,要充分理解“知”与“行”的内在联系,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 ;三是结合实践找到“落脚点”,让工作更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愿所盼和根本利益。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锲而不舍的为民者。当前少数干部对群众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成为精致利己的“官老爷”,将“鱼水”关系变成“官民”关系,与群众拉开了距离,影响了党群血肉联系。如何在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新要求。围绕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年轻干部,首先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习近平总书记言语谆谆,是教诲,也是警醒。共产党的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要求年轻干部要拜人民为师。新时代、新征程,领导干部要常怀亲民之心,多行为民之举,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所想,作为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基本依据,让党心民心同频共振,在为民服务中践悟初心。

  开展自我批评,做优良传统的继承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得到普遍开展,取得积极成效。但也要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在这个问题上仍然存在认识和实践误区,比如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丢位子,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在实践中存在着“生锈”“钝化”的现象,恶化了党内政治生态,直接导致党组织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弱化。“我们共产党人开展自我批评,根本动力来自党性,来自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涵养虚心接受批评的胸怀和气度,胸襟开阔、诚恳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可以看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存在问题的现实需要,是应对“四大危险”的有力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体现在勇于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使党内政治生活充满严肃认真、是非分明、积极向上的强大正气。

  敢于斗争,做起而行之的奋斗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因此,突出强调斗争精神,唤起一股在困难面前遇强更强、愈挫愈勇的精气神,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年轻干部们,决不能碰到一点挫折就畏缩不前,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要加强战略谋划,把握大势大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轻重缓急,科学排兵布阵,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新形势下的斗争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斗争,领导干部必须修好斗争这门“必修课”,我们决不能不愿斗争,当“好好先生”“开明绅士”,决不能不敢斗争,“躲”字当头、“推”字当先,而应时刻保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斗争姿态,勇立潮头、奋勇搏击。还应看到,斗争精神体现在战时、也体现在平时,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以奋发有为、拼搏奋斗的姿态立足岗位、干事创业,众志成城守护和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

  永远艰苦奋斗,做新时代的追梦者。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虽然没有了雪山草地的艰难险阻,没有了缺衣少粮的生活境况,但依然面临诸多重大困难、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考验。当下,少数党员干部存在“佛系”心态,干事劲头不足、安于现状,缺少奋斗精神,遇到事情想躲,遇到困难害怕,这给党的事业敲响了警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告诫年轻干部要时刻警醒自己,培育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新时代艰苦奋斗的价值意蕴具有与时俱进的根本属性,同时也对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有崇尚节约、克勤克俭的朴素精神。新时代的艰苦奋斗不是“穷则独善其身”,而是坚守为人民谋幸福这个初心。不是说要衣衫褴褛、吃糠咽菜过苦日子,而是要求党员干部主动去奢从俭,不丢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二是不畏艰险、勇于改革的实干精神。新时代的艰苦奋斗凝结为勇于迎接并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信心。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伟大的事业需要全国上下同欲、共同奋斗,最终使涓涓细流汇成江海;三是执政为民、廉洁奉公的为民精神。新时代的艰苦奋斗就是要以作风为“尺”,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以出台“八项规定”破题开局,为新时代标注了艰苦奋斗的鲜明特色,书写了新时代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新篇章。与此同时,新形势下的艰苦奋斗就是要坚决整风肃纪,对一切存在违背党的宗旨损害人民利益的人和现象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绝不姑息。

  (本文系2019 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化新时代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9mzd032)的阶段性成果;作者贾立政为该课题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郭艳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