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团干王炜炜:才下扶贫战场 又上“振兴”一线-博天堂国际

中国青年报  |  2023-01-12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芳

王炜炜在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现场。

王炜炜和村民一起下田干农活。

王炜炜在查看农作物受灾情况。受访者供图

    “在我们三乐村,每个人都在念他的好……”只要一提起驻村扶贫工作队的王炜炜队长,村民黄香兰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几年来村子和她自己家的变化,让她感慨万千。

    从2019年年初开始,团深圳市委青年干部王炜炜参与驻村扶贫。2021年7月,他驻村期满,因业绩突出,先后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广东省脱贫攻坚表现突出个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荣誉称号。

    黄香兰的女儿身有残疾,多年来为了看病带孩子,家里的经济条件每况愈下。2019年年初,原任团深圳市委社区和志愿者部二级主任科员的王炜炜受命前往河源市和平县上陵镇三乐村驻村扶贫,在挨家挨户探访中看到了黄香兰家的困境,并积极主动想办法帮助她家脱贫。王炜炜在三乐村带领农户开发了60亩莲藕种植田,黄香兰家因此受益。

    “我家里以前住房破破烂烂,只有一层,现在已经起了两层半,还全都装修一新。”黄香兰说,在三乐村,像她一样受益的农户比比皆是。

    从留守儿童到驻村干部

    王炜炜出生于1989年,他觉得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个蜜罐里长大的孩子。“我从小就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城里打工,一直到生活稍微好转以后,妈妈才留下来照顾我,父亲依旧在外打工。”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王炜炜,深切理解困难群众的艰辛。他印象最深的是妈妈经常给村子里那些孤寡老人做饭吃。“当时家里也没什么好吃的,每次妈妈也只是拿一些豆豉炒些萝卜丝给那些老人吃,但是他们都吃得很香。”

    2019年春节刚过,在团深圳市委工作了两年,经历了很多重大国际国内赛事会议志愿者组织工作并表现优异的王炜炜,被组织上委以“重任”——驻村扶贫。此时的王炜炜经过两年的异地分居生活,刚把妻子和上幼儿园的幼子接到身边,这次又要面临分离。面对组织上的询问,王炜炜坚定地说:“我要去!”

    就这样,带着对家庭的歉疚,王炜炜刚过完春节就来到了三乐村,一头扎进了国家精准扶贫的事业中。

    从“小白脸”到“农村型男”

    刚到村里,王炜炜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看他白白净净的,就是来做做样子镀镀金的。”群众表面上客客气气 ,私下却叫他“小白脸”。王炜炜在村办公室,一天到晚都没有人来找,他一个人住在村委的小房间,村委会旁边没有路灯,每当夜幕降临,偏僻的村子寂静黑暗,他的心里孤独苦闷,感觉无力又焦急。

    王炜炜没有畏难,他开始主动出击,每天逐家逐户走访,跟每一户村民唠家常。村民中有人不理解,刚一进门,他就被人用扫把赶了出来:“没什么好讲的,你们不要来烦我。”还有的村民既不热情也不赶他,但就是不说话,冷着脸,让王炜炜无从谈起。

    “没去的时候,想到会有很多困难,但没想到这么难。”老百姓对他不冷不热,村干部对扶贫工作的认识也不是很到位,认为扶贫工作主要靠工作队来做。

    王炜炜没有气馁。“遇到困难,还是要迎头上,一步步把事情做好,人都是有同理心的,我去至少表达出了我积极的态度。”他从细微的生活小事做起,帮村民家里修wifi、装水电、逗孩子、干农活,半夜送生病的村民到镇医院……渐渐地,群众与他熟络了起来,不再藏着掖着,说起了真心话,那些拿着扫把赶他走的人,态度变了。

    用3个月走访了300多户村民家庭后,王炜炜逐渐摸清了三乐村的“家底”:村里开通近3年的产业林道一直没有硬底化,每年雨季来临时村里泥水横流,群众反映强烈;乡亲们一直希望村里能有像样的文化活动中心,也一直无法实现;急难愁盼的事情长期得不到解决,大家对村两委意见很大;村里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不少项目因土地纠纷难以落地,村干部一筹莫展;部分贫困群众对发展产业不“感冒”,存在等靠要思想……

    王炜炜也从“小白脸”熬成了“农村型男”,一张黝黑的面庞下,是一颗始终未变的为民初心。三乐村的每户村民家庭情况、村情村貌,包括村民急难愁盼的事,都成了他最牵挂的事。

    “我是扶贫队长,就是带大家过好日子的”

    中秋节,王炜炜筹钱给全村每家每户都发了节日慰问品。“全村几百户,我筹到两万元,自己又垫了一部分钱,凑够了400份粮油米面。”发慰问品的同时,还发下去一封慰问信。当天整个村庄像过节一样,有的村民以为这些都是发给贫困户的,得知是每户都有时,都特别惊喜。有些老人不识字,就听村干部逐字逐句读慰问信,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心。“不只是帮助贫困户,我是扶贫队长,也是第一书记,就是带大家过好日子的。”

    风向变了,村民的怨气少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多了。王炜炜梳理出了村民最盼望解决的10件事,先后推动解决了用水不便、村小学师资差、新农村项目征地纠纷、排水堵塞等村民久悬不决的糟心事。

    为了筹集到更多的后方资金,王炜炜主动写下长篇的思想汇报给团深圳市委。经过多方协调,团深圳市委联合多个企业共同捐赠了180万元,又由驻地党委解决配套资金上千万元,推动近百个项目落地。最多的时候,村里有9个项目同时开工。

    三乐村村容村貌大大改善,村里有了文体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妇女儿童之家,修好的道路通到每家每户,三大文化设施内部功能一应俱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

    为了工作,王炜炜曾一连3个月没有回家。那段时间,处于紧张工作状态中的他,经常忙得一天都吃不上饭。“有一天,我跑完发改、林业、环保等6个局以后,回到村里已经晚上9点多了,午饭和晚饭都没有吃,就那样呆若木鸡地坐了半个小时,感觉好累,喝了点水才稍微缓过来,直接睡过去了。”事后回想起来,王炜炜有点后怕,那时候的他身体已经是超负荷了。

    给贫困山村带来致富的金种子

    不仅要改善基础设施,还要抓好产业,给村民增加收入。王炜炜召集村干部走访后统筹规划,决定带领村民开展蔬菜大棚、乳鸽养殖、白莲种植等优势产业项目。

    “王队长,你来我们村搞扶贫,我劝你多给我们修路装灯,不要搞产业。”王炜炜发现,每次聊起产业项目,村民们都不配合。

    原来,村里几年前实施公共项目损毁了很多村民的林木,村委承诺会补偿,但几年来一直没有落实,村民们意见很大,对村委失去了信任。

    与此同时,王炜炜多次邀请企业来村里考察,有企业好不容易看中一块地,决定办乳鸽养殖项目,但村民就是不答应。为了抓住这次机会,也为了得到村民的信任,王炜炜自掏腰包垫付了一部分土地流转款,只用了一周时间就流转好了土地,这也感动了企业负责人,最终拍板在当地建厂。

    当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一户农户不愿意流转自家的土地,王炜炜为了说服她,反复上门做工作。他自己买好菜带到这户人家里,做好饭招呼大家一起吃。那家人说:“怎么来我家还要你自己买菜做饭?多不好意思。”

    王炜炜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消除了农户认为流转土地就是贪小便宜吃大亏的想法,推动了项目落地。

    最终,该项目投资近千万元,带动近20户农户入股、就业,增加三乐村和附近4个村的村集体收入近30万元,成为该村致富的金种子。

    为推进白莲种植项目,他带着村民一起下田连续干了一周农活,实现当年种植当年收益,次年规模翻番的成效。他推动打造了“三乐善品”农产品品牌,积极协调团深圳市委建立全省首个消费扶贫志愿服务u站和共青团消费扶贫馆销售扶贫产品,有力巩固了贫困村产业脱贫的硬支撑。

    从扶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从2019年至今,王炜炜在三乐村帮助30户贫困户获得了贴息贷款,支持贫困户发展家禽养殖、水产养殖、蜜蜂养殖等。帮助全村78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实现了家家有门路,户户有收入。

    村里有个村民原来生活困难,苦于没有致富门路,王炜炜就鼓励他养殖蜜蜂,现在成了养蜂能人,还盖起了新房;村里阿妈提出想跳广场舞,他第二天就设法购置了音响设备;贫困学子因高考失败心灰意冷,王炜炜联系爱心人士结对帮扶,鼓励他坚持梦想,最终考取广东工业大学。

    2021年7月,王炜炜驻村期满,圆满完成了任务。三乐村顺利实现贫困村摘帽,贫困人口100%脱贫。村集体年收入从0.8万元跃升至32万元。此时,他本可以与家人团聚,但是考虑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他思考后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申请参加驻镇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驻镇一年来,他与驻地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团结工作队一手抓田野调查和工作推进,一手抓力量整合和制度完善,推动后方出台制订系统工作方案,积极推进涉及文化、教育、产业、党建引领、人居环境等重点领域的民生实事,实现了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良好开局。截至目前,已为浰源镇筹集物资折合善款超200万元,消费帮扶超65万元,完成助农贷款超2000万元。

    2022年6月,一场60年一遇的大暴雨席卷了广东,他驻守的乡镇是河源市受灾最严重的乡镇之一。工作队和当地干部一起,争分夺秒,救助受灾群众。他紧急向后方求援,积极协调团深圳市委、深圳大学、深圳开放大学、河源市驻穗办、中国农业银行南海分行等帮扶单位连夜筹集50余万元物资,驰援灾区。

    从扶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王炜炜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展现了共青团员和共青团干部听党号召、冲锋在前、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

    团深圳市委日前专门发布《号召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向王炜炜同志学习的倡议》,激励更多团员青年学习他的奉献精神。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芳

责任编辑:陈凤莉,王国强,谢宛霏
网站地图